標籤

2025年3月31日

【會後新聞稿】250331 六都托育制度期中體檢: 保母低薪、保母老化、公幼時間不完整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3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六都托育制度體檢報告,揭示保母低薪、保母老化以及公幼托育時間不完整的問題。

托盟召集人王兆慶分析,以每名保母平均收托二名托兒為計,六都中大多數保母近年來每年月薪僅增加333元,顯然無法令人接受。這也導致保母老化問題,台北老化最嚴重,五十歲以上保母佔比高達 78 %。未來面臨保母大退休潮,居家保母將雪崩式退場,屆時家長要找 0-2 歲托育只剩下機構。

王兆慶也分析公幼狀況,指出六都公幼寒暑假看似都有提供托育服務,但實質上開辦的天數相當不足。以落差最大的桃園市為例,2023年寒假、暑假家長需要的工作日總計有11+42=53天,但是桃園市公幼提供服務的天數中位數卻只有5+20=25天。落差相減可知,家長若要送小孩至公幼,每一年就必須要請假28天。甚至,其他寒暑假送托的日子,也還是要提早下班四點接小孩。這讓一般無後援雙薪家庭,就算想要公共托育也不敢送托。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提及,寒暑假若要將孩子送至營隊,每月費用約 24,000 元。而目前平均生第一個小孩的年齡為35歲,這區間 30-39 歲的平均月薪才 46,000 元,負擔不小。公幼最大的問題就是目前托育服務的提供時間,與家長可以請假的時數是對不起來的,導致許多家長要找營隊、請無薪假甚至丟工作。希望政府部會之間可以合作提出整合性滿足家長需求的政策,不要像現在勞動部、教育部、衛福部各管一部分。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指出,根據衛福部調查報告,養一名 0-6 歲兒童的家庭平均每月支出要 5.4 萬元,所以雙薪就業是普遍家庭的選擇。另外台灣的最低工資每年調整幅度都還有 4 %,但是保母的每年薪資增長卻只有 1-2 %,根本無法跟上物價通膨的程度,甚至有實質薪資倒退的風險。政府應建立合理的托育費用調整機制,讓托育服務可以正向發展。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明旭分析,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品質有許多的改善空間,新竹有準公共化幼兒園不到半年就有 14 次的裁罰紀錄,卻還沒有被退出準公共化,相當堪憂。呼籲教育部在全國教保資訊網註記每間準公共化幼兒園的裁罰紀錄、降低師生比情況,讓資訊更透明化。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理事謝國清強調,今天公布的公幼數據可以戳破政府假象,公幼寒暑假服務的開辦率看起來很高,但是寒暑假提供服務的天數顯然不充足,與實際需求有落差,希望「0-6歲國家養」不要是在「玩假的」。

【新聞稿】250331 六都托育制度期中體檢: 保母低薪、保母老化、公幼時間不完整

六都托育制度期中體檢:

保母低薪、保母老化、公幼時間不完整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2025.03.31兒童節前夕

2025年4月,也是六都市長上任兩年半的時刻。台灣六都是雙薪家庭最多的都會地區,而雙薪家庭最需要的就是完善的托育制度。因此,托育及就業催生聯盟趁兒童節前夕,揀選了三個托育制度指標,為六都現況辦理一場「期中體檢」。這三個托育服務指標分別是——六都的保母人員是否低薪?保母人力是否老化?公幼服務時間是否正常化? 

這三個指標的重要性在於:第一、賴清德總統的政見「國家希望工程:投資未來世代」中,第一項目標就是要讓0-3歲家外送托率提高到36%,確保支持大量的雙薪家庭。但0-3歲的主力托育服務型態是居家式托育,也就是一般口語所謂的「在宅保母」。如果沒有充足的在宅保母人力提供服務,將難以衝高家外送托率;但同時,假如在宅保母「薪情難看」,當然就沒有人要做這一行。而在宅保母的薪資水準,依法乃由地方政府訂定,所以必須檢視地方政府,是否有效提升居家托育人員的薪資?

第二、早在五年前,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就大聲疾呼:我國保母人力正在嚴重老化,保母恐迎來斷崖式的退休潮!2020年衛生福利部的數據顯示,登記在案的兩萬七千名保母中,五十歲以上約占六成,六十歲以上多於兩成,七十歲以上也有兩百多人。也就是大多數的保母,都即將或已經進入退休年齡了。如果保母新手進不來,保母人力將在十年內斷炊。現在,過了五年,我們想知道,地方政府有在招募人力嗎?保母人力老化的狀況改善了嗎?

第三、公立幼兒園是許多家長抽籤、排隊的首選。公幼教保人員的薪資及勞動條件,也遠高於私立幼兒園或準公共化幼兒園。但是絕大多數公幼的致命傷是——每天四點就下課、寒暑假幾乎不提供服務,因為公幼的作息時間要比照國民小學。然而,這完全違反現代雙薪家庭的托育需求!也因此,教育部2024年起編列一年10億元的經費,並制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作業要點」,鼓勵公幼全面開辦四點以後及寒暑假的延長服務。公幼由地方政府主責辦理,教育部雖然補助經費,但我們想知道,六都公幼時間完整化的達成率如何? 

指標一、保母薪資漲幅遠低於各行各業。台北、台南保母,加薪相對最慢

我們調查數據後發現,六都的在宅保母,薪資調漲速度真的非常緩慢。六都從2018年實施保母定價制度,上路至今,地方政府規定的每名幼兒收托單價增加金額,最低者為高雄市 800 元,最高者為桃園市 2,000 元,新北市 1,500 元,其餘皆為 1,000 元,詳如下表。

表一、六都在宅保母日間托育服務定價,2018及2024比較表

若以每位保母平均收托 2 名托兒計算,並將六年來的收費漲幅平均在每一年,可知保母月薪每年平均的加薪額度只有:高雄267元(1600÷6),台北、台中、台南 333元(2000÷6),新北 500 元(3000÷6),桃園667元(4000÷6),相當「薪酸」。

那其他各行各業呢?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2019年至2023年六都工業及服務業薪資每年平均的月薪漲幅,平均由高至低為:台北市 1,635 元、台南市 1,404 元、桃園市 1,154 元、台中市 1,019 元、新北市 865 元、高雄市 692 元。將保母的薪資漲幅,與其他各行各業的薪資漲幅相比,如下圖一。

圖一、保母與其他行業,每年調薪幅度差異

將兩者的薪資漲幅相減,在台北市,只要每過一年,保母的月薪就會比其他行業少 1,301元!台南市則是每年少1,071元。其餘則是台中市每年少 686 元、桃園市每年少 487 元、高雄市每年少 426 元、新北市每年少 365 元。年復一年,保母的薪資處境越來越弱勢,薪資差距不斷擴大,其中又以台北市、台南市的薪資差距最為嚴重。

我們認為,幼兒托育工作者的每月收入,一年如果只調薪333元,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超低數字。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呼籲,台北市和台南市的保母調薪速度尤其太慢,這兩個縣市應該立即將日間托育定價調漲至少1000元,彌補過去幾年來虧待保母的失誤。日後六都地方政府皆應參照其他行業的薪資漲幅,定期給予保母合理調薪。

指標二、保母人力老化問題,依舊嚴峻。台北市保母最老,但新北、台中老化速度最快

保母低薪,自然讓年輕人不敢當保母,也導致高齡比例逐年攀升。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五年前就一直呼籲,政府必須盡快擬定政策,吸引新血投入保母工作。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全國共有 27,392 位保母,收托全台 46,458 名幼兒。且其中有九成托兒皆為在宅保母所照顧,顯見在宅保母乃我國居家托育主力。然而,如此重要的照顧人力卻面臨極為嚴峻的老化危機。六個直轄市在宅保母 50 歲以上人員佔比,由高至低分別是:台北市 78 %、新北市 71 %、台南市與高雄市皆為 62 %、桃園市與台中市皆為 61 %。檢視六年來保母 50 歲以上佔比的改變趨勢,如下圖二。 

圖二、保母人力老化情形,2018及2024比較圖

與六年前相比,新北市、台中市在宅保母 50 歲以上人員佔比整整多了 14 %,桃園市增加 12 %,台南市增加 10 %,高雄市增加 9 %,台北市增加 8 %,老化速度令人十分擔憂。

當資深保母走向退休,若沒有年輕新血即時加入,可預期 5 到 10 年內保母人力將急遽減少,迎來雪崩式的人才斷層。然而,六都家庭結構的主流是雙薪家庭,家外送托需求會持續增加的狀況下,「保母好難找」將是多數家長普遍面臨的困境。現在已經出現「懷孕就要開始找保母」的情形,只怕未來問題更加惡化,變成「找到保母才敢懷孕」的荒謬情況。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呼籲六都地方政府,除了增加托育補助、降低家長的費用負擔,也千萬不要忽略托育服務供給方面臨人才斷層危機。解決「少子女化」,也要解決「少保母化」。我們尤其建議新北市、台北市、台中市三都,應研擬政策實驗方案,招募新血投入在宅保母業,改善嚴峻的保母人力老化問題。

指標三:公幼時間仍有缺口,不符一般雙薪家庭需求。桃園市最慘!

教育部以補助政策鼓勵各縣市,公立幼兒園全面開辦四點以後及寒暑假的延長服務。而六都兩年來的政策成效詳如表二,乍見之下非常漂亮: 

依表二所示,現在九成以上的公幼寒暑假都已經提供服務了。桃園市開辦率甚至接近100%!家長還有甚麼好不滿意的?然而奇怪的是,每當新手家長在網路社群詢問:我是否該抽公幼?我們卻常常看見過來人真誠的建議:「你要有後援,再來抽公幼!」「公幼的寒暑假停托時間很長,而且有不確定性,會害你很難提前規劃小孩托育安排。」

為何如此?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六都公幼,表面上擁有九成的寒暑假服務涵蓋率,但實際上的服務天數卻仍然有限。當我們抓出六都所有公幼寒暑假的「服務日數中位數」,才驚覺,小孩讀了公幼,卻因為寒暑假,父母還是要請假很多天。其中桃園市的父母最慘,為了讀公幼,一年甚至可能要請假28天,不能上班。

台中市、高雄市的公幼家長一年只有8天不能送托,尚屬合理。但新北市、台北市、台南市公幼家長,一年有16-18天不能送托,桃園市公幼甚至一年高達28天不能送托!這些「長假」,成為雙薪家庭難以跨越的鴻溝。尤其對新手青年父母來說,工作資歷不長,特休假本來就不多。這讓公立幼兒園對於雙薪就業家庭而言,仍然是「看得到卻很難用上」的服務。

反觀非營利幼兒園,依據《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第15條,會固定於每學期開學前僅停托5天,並事先公告於年度行事曆。也就是總共一年停托10天,而且日期確定。這樣的透明度與可預測性,導致非營利幼兒園還是一般無後援雙薪家庭的首選,也間接反映出公幼在政策設計上的缺陷,例如寒暑假服務日數仍不足、開學後才公告寒暑假停托日等。種種的不確定性,還是讓青年家長卻步。

更詭異的是,若檢視六都公幼2025年2月的寒假服務時間,會發現即使有服務日,服務時間仍可能只到16:00,無法完整托育到18:00。2025年2月,公幼寒假服務日只到16:00的比例,在新北市為6%、台北市30%、桃園市74%、台中市38%、台南市50%、高雄市36%。

幼兒日間托育服務如果只能到16:00,對於雙薪家庭來說根本派不上用場!其中桃園市的家長最慘,如果桃園市的你想要選擇公幼,除了要先準備好一年請假28天,你有很高的機率(74%!)每逢寒暑假還要每天多請假兩小時,提早接小孩回家。這也難怪無後援家庭,即使有教育部的政策性補助加持,還是不敢讀公幼了。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呼籲——請六都地方政府盡力把公幼的時間缺口補好補滿!否則公幼招生打不過非營利幼兒園和準公共幼兒園,招生率恐逐年下降,這是白白浪費了公共化教保服務的優質人力與空間資源。其中,我們特別呼籲桃園市政府,應立即提升桃園市公幼今年暑假的服務日數從20天至少到30天,先達到台北市、台南市的水準;並注意寒暑假托育服務可以完整涵蓋16:00-18:00的比例,至少達50%,比照台南市水準。

2025年2月11日

【會後新聞稿】250211 呼籲政府建立「調薪機制+記點退場機制」 招募專業人才,穩定托育品質

 

居家托育登記制上路十周年
保母調薪慢又少,新人進不來;
管理缺乏退場機制,地雷保母出不去
呼籲政府建立「調薪機制+違規記點退場機制」
招募專業人才,穩定托育品質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2025年2月政策建言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今日托盟召開記者會提出兩大訴求,呼籲政府建立「托育費用調薪機制」以及「居家托育違規記點退場機制」,期待招募托育專業人才、穩定托育品質。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拿出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排行,前十名國家中,以保母作為主要托育服務措施的國家有:丹麥、愛爾蘭、瑞典、台灣、挪威,愛爾蘭這幾年在排行中竄起,起因於國家提供好的法規、土地等,吸引高科技設廠與就業者。為了支持家庭雙薪育兒,愛爾蘭更向丹麥取經,發布「國家保母托育行動計畫2021-2028年」建置完善的托育服務。他提醒,台灣同為高科技供應鏈的關鍵,但居家托育卻面臨家長不信任、工作者低薪的問題。他呼籲,政府應提升居家托育制度,替保母調薪、讓違規累犯保母退場,期待國家利用資源,回應社會對於居家托育服務的需求,而不是只發錢了事。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直指,保母不只低薪,更有調薪慢、加薪少的問題,中央未規範托育費用調整的「頻率」及「公式」,盤點縣市狀況,近6年來,3成縣市調薪2次、6成縣市調1次;調薪幅最高2000元、8成縣市只調1,000元或千元以下。調薪亂象如:新竹市直接參採其他縣市最小的調幅比例;嘉義縣僅考量家庭可支配所得,4年來調漲100元;屏東縣考量物價、家庭可支配所得皆提高,可調費,但又決議不調。對此,他呼籲衛福部,應明確規範托育費用調整頻率與公式的行政規則,公式更應納入保母薪資合理性、自營作業者需承擔部分成本等因素。且應即刻要求各縣市在不超過家庭可支配所得4%的前提下,調整托育費用,還給保母合理的薪資待遇。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組長李庭欣說明,居家托育管理制度上路十年,卻無法有效管理「大錯不犯,但違規累犯」的保母,例如:保母於托育期間外出購物、讓嬰兒趴睡、提供不安全的睡眠空間等,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僅能要求保母限期改善,改善後不會留下違規紀錄,但恐危及幼兒安全。再者「少數違規累犯保母」跟「多數認真負責的保母」同樣可托育,缺乏鑑別度,對敬業的保母相當不公平。對此,他呼籲政府參考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設立「違規計點退場機制」違規行為依風險程度記1至3點,累積達一定點數,地方政府有權禁止新收托,並公告給家長,若保母於一段時間內,兩度禁止新收托,則廢止登記證,予以退場。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提及,國際勞工組織《有家庭責任之勞工公約》強調勞工的家庭責任不該成為工作阻礙,國家應發展兒童照顧服務支持勞工就業,居家保母的收托時間與服務彈性靈活,正是政府支持多代女性就業的重要基礎建設。據托盟調查,全台各縣市全職保母月收入介於26,000元至38,000元,近九成縣市保母的收入不足以養家,低薪之外,更缺乏統一的托育費用調整機制,導致保母加薪少、頻率慢,縣市落差明顯。他說明,近期世界尊嚴勞動日,分別強調薪資正義、促進加薪,2024年上路的《最低工資法》重要精神之一也為「調整機制明確化」,對此,他呼籲,政府應建立合理的托育費用調整機制,明定調整頻率與計算方式,確保保母勞動尊嚴,讓托育成為具價值與尊嚴的職業選擇,吸引人才投入。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分享,當家長看到兒虐新聞後,往往憂心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保母,他相信家長都會贊成「違規記點退場機制」,提升托育安全,安心送托。再來,家長同樣也會支持建立合理的保母薪資標準及調薪機制,免去擔心給太多給太少,甚至會影響保母與家長的關係。他相信,托育制度建置完善,保母薪資合理,保母會更願意工作。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楊秀彥分享,他很佩服非常多優質的托育人員撐起廣大的育兒家庭,他曾是第一線的幼托工作者,但不敢從事居家托育工作,非典型的自營作業模式,有較大的自由度,卻要承擔更多責任與風險,更要具備無縫接軌收托的本事,否則空窗期將對家庭經濟造成重大衝擊,甚至有做越久賺越少的窘境,造成專業人才流失嚴重。身為第一線工作人員組織,他期待政府建置完善的管理機制,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訪視輔導以陪伴、支持為首,進行合理的管理督導規劃,大家共同將權利與義務共存,創造多贏、永續發展的居家托育服務。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分析,以前的孩子四、五歲才送托,以至於幼教制度較早建立;近年來,幼兒送托的年齡快速下降,年幼孩子越需要密集照顧,托育人員跟家長也需密集溝通,維持互信合作,收入足夠是穩定專業托育人力的關鍵。但很可惜,對照公共化幼兒園老師有全國一致的給薪與調薪規範,但照顧年齡更小的保母,收入不但沒有一致性規範,連調整機制都一國多制。對此,他呼籲衛福部應積極做保母的後盾,建立全國保母費用調整一致的做法。再者,他強調,居家保母照顧的孩子絕大多數未滿3歲,有必要設立「違規計點退場機制」將屢犯不改、恐釀大錯者退場,目前列出的違規樣態最基礎且不能妥協,他希望保母的專業被看見、被家長信任,支持家長安心送托,才能達到總統設定3歲以下送托率達36%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