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年9月20日

[記者會] 170920 請賴院長善用「公共托育經濟學」 一舉解決台灣女性低勞參、低生育的雙低困境!



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期許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打拼「七大任務」,其中兩大任務為「保持在經濟轉型中,產業所需的人力和彈性」,以及「積極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化」。

蔡總統確切指出了台灣的危機:勞動力匱乏、少子高齡化。而這些危機的兩項指標──即「女性低勞參率」和「低生育率」──如果持續走低,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將因此落後,高齡化海嘯亦將擊垮年輕一代的未來。

解決上述危機,有賴真知灼見:世界諸國早已逆轉女性低勞參率、低生育率的「雙低困境」,先進國家甚至做到了「女性勞參/生育雙高」,而且,女性「高勞參率」與「高生育率」呈現正相關,前者成為後者之因!如下圖一:

圖一

這明顯違反台灣大多數人的「常識」。女性勞動參與率愈高的地方,怎麼會生愈多小孩?如果媽媽要工作,怎麼可能有力氣養兩個小孩?


關鍵因素是,先進國家已經做到了有效支持青年父母(特別是母親)兼顧就業和育兒。反觀台灣,女性仍面臨就業及育兒「二選一」的難題,導致女性於婚育年齡後紛紛退出職場,勞參率只有50%,先進國家卻高達70%以上;而先進國家的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的生育子女數)已接近2,我們卻因為上述難題,長期淪陷於1.2以下(唯有龍年例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蔡總統、賴院長想挽救台灣的長遠國力,就必須先解決台灣女性的共同困境!先進國家數據已經證明,「女性勞參/生育雙高」是可以做到的,其秘訣就在高涵蓋率、高品質、友善女性就業的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對從事托育工作的眾多(女性)教保人員,以及需要托育服務的青年父母來說,也是讓他們免於剝削、形同「實質加薪」的政策。

我們呼籲蔡總統和賴院長,請善用公共托育的經濟效益,改善台灣女性低勞參率、低生育率的「雙低困境」,帶台灣航向「雙高」,一舉紓解勞動力不足及人口失衡的危機!


公共托育支持「雙高」的關鍵:讓家長、勞工、幼兒得利,而不是業者


公共托育的基本邏輯,是由政府精算成本之後,自行或委託民間非營利團體辦理托育服務。無論政府、非營利團體都沒有「營利」需求,所以家長只要負擔成本價,不必怕費用昂貴;教保人員的薪資及勞動條件,沒有剝削的空間;幼兒的餐點食材、教玩具,也不會被苛扣。
政府如果投入更多資金,由於無人從中牟利,家長分攤的費用就可以進一步壓低,教保人員的薪資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餐點的食材、教玩具,也可以有更高水準。換句話說,政府用於公共托育的預算,每一塊錢都可以紮紮實實讓家長、教保工作者、幼兒受益!而負責營運的行政人員或非營利團體,只要固定的行政管理費,即可有效營運,至於場所、設備設施及修繕,則由政府吸收。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就是此種公共托育政策的一個成功例子,其邏輯如下圖:
圖二、公共托育(非營利幼兒園)讓公共資金完全用於人民



公共托育的經濟效益,對於家長、教保工作者尤其明顯。舉例,私立幼兒園在北部地區的月費平均約為12,000元。非營利幼兒園若由家長分擔成本費用,每月只要繳約8,000元——少了硬體成本,也少了業者的利潤,自然就達到平價。

且台北市之外的縣市皆採取「政府負擔三成(弱勢地區五成)」的作法,讓一般家長每月只要繳5,500元,這樣才養得起兩個孩子。(如此才有可能打破低生育率!)與一般私幼平均金額相比,每月省下6,500元,一年下來手頭就寬裕了快八萬元。對許多青年父母來說,形同「實際加薪」兩個多月! 

其次,公共托育雖然平價,但一定「用料實在」。教保人員薪資在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中明文規定,大學畢業起薪30,155~34,155元,年資十五年最高可達44,155~48,155元。由於非營利幼兒園制度才剛起步,目前教保人員的薪資落點約為35,000元。反觀私立幼兒園,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年的問卷調查發現,教保人員平均十年年資者,薪資水平竟然還介於21,000到24,000之間,極為低薪、血汗。而根據勞動部2017年七月算出的私立幼兒園勞保投保薪資大數據,幼兒園工作的平均薪資,也僅有25,864元。家長繳給私立幼兒園的高額學費都到哪裡去了?不言而喻。

以上分析,說明何以非營利幼兒園(目前各縣市已設置七十餘園)快速產生「報名秒殺」、「優秀教保人員大量回流」的現象。

教育部的「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四年計畫(106-109年),已經預定擴張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以上述非營利幼兒園的收費及薪資公式計算,則三萬名額可得年度經濟效益如下:

表一、非營利幼兒園年度經濟效益分析

亦即,三萬個青年育兒家庭,因非營利幼兒園而「省錢/加薪」的每年總金額為23億4千萬元。且公共托育工作人員與私幼相比,他們「加薪」的每年總金額為4億4千2百萬元。政府投資這樣的公共托育,不只是讓孩子吃得好、學得好、玩得安心。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每年將近28億元的經濟效益,還會實際分配到托育的家長、幼兒園的勞工身上。人們手頭寬裕了,也就敢於花錢、消費,進一步促進社區各行各業的經濟循環。

以此種政策設計為模板,逐步擴大公共托育的供應量和年齡層,達到普及涵蓋的程度,可以讓家長、勞工、幼兒都得利,雨露均霑,並產生漣漪擴散、滾雪球的整體經濟正向效應,再加上其促進生育並培育下一代優良勞動力的效益,正是蔡總統「三合一照顧政策」的精髓所在。因此,建議賴院長將公共托育視為與經濟並容的「產業龍頭」,著重加以發展。

私立托育的「營利」難題:業者必須向家長、勞工、幼兒分一杯羹!


私立托育的基本邏輯是「營利」。一旦多了「營利」的必要,家長收費、教保人員薪資都會受到擠壓。

這說明何以補助幼兒讀私幼的「幼兒教育券」發放至今已十七年,不論歷經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種加碼,私立托育工作的平均薪資卻始終敬陪各行各業的末座。

對於家長,則不時傳出巧立名目收費(如才藝課程、特殊教材),甚至是「補三千、漲兩千」的現象。當然,有少部分私幼的收費非常低廉。但超低收費的私幼,如何可能有利潤?那家長就要小心「價廉物不美」——苛扣幼兒食材、人力不足額、違法超收等問題了。其邏輯請見下圖:


圖三、幼教券被「營利」吃掉


當然,私立托育,有好有壞。但多數的私立托育,都在家長收費、教保人員薪資、食材與教材成本、場地和硬體折舊成本之間,不斷地計算「利潤空間」的多角難題。而最近爆發的台北市、新北市高收費幼兒園嚴重超收事件,顯示在牟利邏輯下,即使家長付出昂貴的費用,也無法保障品質。

在此狀況下,政府還傻傻地以為輕輕鬆鬆發幼教券就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實際上,卻無法遏阻利益算計,而衍生巧立名目漲價、低薪、違法超收或苛扣食材等多重弊病。

韓國從2007年起推動五歲幼兒免費教育,2013年甚至擴大到所有年齡層的學前幼兒,給予全額免費。幼兒托育服務的「公私比」,因此從五比五(公共五成、私營五成)跌到一比九(公共一成、私營九成),使營利市場的違法及剝削弊病一再惡化。結果大筆大筆預算灑下去,韓國的女性勞參率和生育率,至今仍陷於「雙低困境」。光發錢解決不了問題。就算平價或免費,但不能令人安心的托育,除了大飽營利者的私囊之外,家長、幼兒、教保人員沒有人受惠。

以公共托育「正」策拚家長的經濟、拚教保人員的經濟、拚社會的經濟!


政策設計是邏輯問題、數學問題。要解決女性低勞參、低生育的「雙低困境」,必須先正本清源,釐清「公共托育經濟學」的邏輯和作用。

採行此政策的國家長期成效顯示,「平價優質公共托育+雙薪」也是解除低薪煉獄的有效政策手段,讓家庭可支配所得大幅增加,提升生養能力與購買力。例如,丹麥經驗顯示,「一個家庭經濟拮据和輕鬆度日的差別端在是否雙薪」,而雙薪有賴平價優質公共托育。唯有避開補助家長送托私幼的「誤」策迷思,逐步擴大公共托育的供應量,才是能夠有效緩解低生育率、高齡化、低薪、人力荒、生產與經濟停滯等多重窘境的「正」策,引導台灣航向「女性高勞參率/生育率」的優等國家永續社會群落(見圖一)!

我們呼籲蔡總統和賴院長:請善用「非營利幼兒園」的邏輯(這是台灣目前唯一落實為法律和政策的幼兒托育公共化施政作為!),並將此邏輯擴大運用到0-6歲所有年齡層的幼兒,使公共托育發揮「正向投資兒童的社會政策」與「產業龍頭」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在我國托育公私比嚴重失衡的現況下,為政者勿以公共資金加碼「營利」的一方,而應專致於擴增「公共托育」。請停止拚業者的經濟,轉為拚年輕家長的經濟、拚教保人員的經濟——這才等於拚台灣所有人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