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年9月20日

[記者會] 170920 請賴院長善用「公共托育經濟學」 一舉解決台灣女性低勞參、低生育的雙低困境!



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期許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打拼「七大任務」,其中兩大任務為「保持在經濟轉型中,產業所需的人力和彈性」,以及「積極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化」。

蔡總統確切指出了台灣的危機:勞動力匱乏、少子高齡化。而這些危機的兩項指標──即「女性低勞參率」和「低生育率」──如果持續走低,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將因此落後,高齡化海嘯亦將擊垮年輕一代的未來。

解決上述危機,有賴真知灼見:世界諸國早已逆轉女性低勞參率、低生育率的「雙低困境」,先進國家甚至做到了「女性勞參/生育雙高」,而且,女性「高勞參率」與「高生育率」呈現正相關,前者成為後者之因!如下圖一:

圖一

這明顯違反台灣大多數人的「常識」。女性勞動參與率愈高的地方,怎麼會生愈多小孩?如果媽媽要工作,怎麼可能有力氣養兩個小孩?


關鍵因素是,先進國家已經做到了有效支持青年父母(特別是母親)兼顧就業和育兒。反觀台灣,女性仍面臨就業及育兒「二選一」的難題,導致女性於婚育年齡後紛紛退出職場,勞參率只有50%,先進國家卻高達70%以上;而先進國家的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的生育子女數)已接近2,我們卻因為上述難題,長期淪陷於1.2以下(唯有龍年例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蔡總統、賴院長想挽救台灣的長遠國力,就必須先解決台灣女性的共同困境!先進國家數據已經證明,「女性勞參/生育雙高」是可以做到的,其秘訣就在高涵蓋率、高品質、友善女性就業的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對從事托育工作的眾多(女性)教保人員,以及需要托育服務的青年父母來說,也是讓他們免於剝削、形同「實質加薪」的政策。

我們呼籲蔡總統和賴院長,請善用公共托育的經濟效益,改善台灣女性低勞參率、低生育率的「雙低困境」,帶台灣航向「雙高」,一舉紓解勞動力不足及人口失衡的危機!


公共托育支持「雙高」的關鍵:讓家長、勞工、幼兒得利,而不是業者


公共托育的基本邏輯,是由政府精算成本之後,自行或委託民間非營利團體辦理托育服務。無論政府、非營利團體都沒有「營利」需求,所以家長只要負擔成本價,不必怕費用昂貴;教保人員的薪資及勞動條件,沒有剝削的空間;幼兒的餐點食材、教玩具,也不會被苛扣。
政府如果投入更多資金,由於無人從中牟利,家長分攤的費用就可以進一步壓低,教保人員的薪資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餐點的食材、教玩具,也可以有更高水準。換句話說,政府用於公共托育的預算,每一塊錢都可以紮紮實實讓家長、教保工作者、幼兒受益!而負責營運的行政人員或非營利團體,只要固定的行政管理費,即可有效營運,至於場所、設備設施及修繕,則由政府吸收。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就是此種公共托育政策的一個成功例子,其邏輯如下圖:
圖二、公共托育(非營利幼兒園)讓公共資金完全用於人民



公共托育的經濟效益,對於家長、教保工作者尤其明顯。舉例,私立幼兒園在北部地區的月費平均約為12,000元。非營利幼兒園若由家長分擔成本費用,每月只要繳約8,000元——少了硬體成本,也少了業者的利潤,自然就達到平價。

且台北市之外的縣市皆採取「政府負擔三成(弱勢地區五成)」的作法,讓一般家長每月只要繳5,500元,這樣才養得起兩個孩子。(如此才有可能打破低生育率!)與一般私幼平均金額相比,每月省下6,500元,一年下來手頭就寬裕了快八萬元。對許多青年父母來說,形同「實際加薪」兩個多月! 

其次,公共托育雖然平價,但一定「用料實在」。教保人員薪資在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中明文規定,大學畢業起薪30,155~34,155元,年資十五年最高可達44,155~48,155元。由於非營利幼兒園制度才剛起步,目前教保人員的薪資落點約為35,000元。反觀私立幼兒園,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年的問卷調查發現,教保人員平均十年年資者,薪資水平竟然還介於21,000到24,000之間,極為低薪、血汗。而根據勞動部2017年七月算出的私立幼兒園勞保投保薪資大數據,幼兒園工作的平均薪資,也僅有25,864元。家長繳給私立幼兒園的高額學費都到哪裡去了?不言而喻。

以上分析,說明何以非營利幼兒園(目前各縣市已設置七十餘園)快速產生「報名秒殺」、「優秀教保人員大量回流」的現象。

教育部的「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四年計畫(106-109年),已經預定擴張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以上述非營利幼兒園的收費及薪資公式計算,則三萬名額可得年度經濟效益如下:

表一、非營利幼兒園年度經濟效益分析

亦即,三萬個青年育兒家庭,因非營利幼兒園而「省錢/加薪」的每年總金額為23億4千萬元。且公共托育工作人員與私幼相比,他們「加薪」的每年總金額為4億4千2百萬元。政府投資這樣的公共托育,不只是讓孩子吃得好、學得好、玩得安心。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每年將近28億元的經濟效益,還會實際分配到托育的家長、幼兒園的勞工身上。人們手頭寬裕了,也就敢於花錢、消費,進一步促進社區各行各業的經濟循環。

以此種政策設計為模板,逐步擴大公共托育的供應量和年齡層,達到普及涵蓋的程度,可以讓家長、勞工、幼兒都得利,雨露均霑,並產生漣漪擴散、滾雪球的整體經濟正向效應,再加上其促進生育並培育下一代優良勞動力的效益,正是蔡總統「三合一照顧政策」的精髓所在。因此,建議賴院長將公共托育視為與經濟並容的「產業龍頭」,著重加以發展。

私立托育的「營利」難題:業者必須向家長、勞工、幼兒分一杯羹!


私立托育的基本邏輯是「營利」。一旦多了「營利」的必要,家長收費、教保人員薪資都會受到擠壓。

這說明何以補助幼兒讀私幼的「幼兒教育券」發放至今已十七年,不論歷經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種加碼,私立托育工作的平均薪資卻始終敬陪各行各業的末座。

對於家長,則不時傳出巧立名目收費(如才藝課程、特殊教材),甚至是「補三千、漲兩千」的現象。當然,有少部分私幼的收費非常低廉。但超低收費的私幼,如何可能有利潤?那家長就要小心「價廉物不美」——苛扣幼兒食材、人力不足額、違法超收等問題了。其邏輯請見下圖:


圖三、幼教券被「營利」吃掉


當然,私立托育,有好有壞。但多數的私立托育,都在家長收費、教保人員薪資、食材與教材成本、場地和硬體折舊成本之間,不斷地計算「利潤空間」的多角難題。而最近爆發的台北市、新北市高收費幼兒園嚴重超收事件,顯示在牟利邏輯下,即使家長付出昂貴的費用,也無法保障品質。

在此狀況下,政府還傻傻地以為輕輕鬆鬆發幼教券就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實際上,卻無法遏阻利益算計,而衍生巧立名目漲價、低薪、違法超收或苛扣食材等多重弊病。

韓國從2007年起推動五歲幼兒免費教育,2013年甚至擴大到所有年齡層的學前幼兒,給予全額免費。幼兒托育服務的「公私比」,因此從五比五(公共五成、私營五成)跌到一比九(公共一成、私營九成),使營利市場的違法及剝削弊病一再惡化。結果大筆大筆預算灑下去,韓國的女性勞參率和生育率,至今仍陷於「雙低困境」。光發錢解決不了問題。就算平價或免費,但不能令人安心的托育,除了大飽營利者的私囊之外,家長、幼兒、教保人員沒有人受惠。

以公共托育「正」策拚家長的經濟、拚教保人員的經濟、拚社會的經濟!


政策設計是邏輯問題、數學問題。要解決女性低勞參、低生育的「雙低困境」,必須先正本清源,釐清「公共托育經濟學」的邏輯和作用。

採行此政策的國家長期成效顯示,「平價優質公共托育+雙薪」也是解除低薪煉獄的有效政策手段,讓家庭可支配所得大幅增加,提升生養能力與購買力。例如,丹麥經驗顯示,「一個家庭經濟拮据和輕鬆度日的差別端在是否雙薪」,而雙薪有賴平價優質公共托育。唯有避開補助家長送托私幼的「誤」策迷思,逐步擴大公共托育的供應量,才是能夠有效緩解低生育率、高齡化、低薪、人力荒、生產與經濟停滯等多重窘境的「正」策,引導台灣航向「女性高勞參率/生育率」的優等國家永續社會群落(見圖一)!

我們呼籲蔡總統和賴院長:請善用「非營利幼兒園」的邏輯(這是台灣目前唯一落實為法律和政策的幼兒托育公共化施政作為!),並將此邏輯擴大運用到0-6歲所有年齡層的幼兒,使公共托育發揮「正向投資兒童的社會政策」與「產業龍頭」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在我國托育公私比嚴重失衡的現況下,為政者勿以公共資金加碼「營利」的一方,而應專致於擴增「公共托育」。請停止拚業者的經濟,轉為拚年輕家長的經濟、拚教保人員的經濟——這才等於拚台灣所有人的經濟!



2017年8月16日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170816 「前瞻」請加油 —— 讓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前瞻」 請 加 油——讓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8/16會後新聞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要求「前瞻」計畫應讓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包括以「公共化幼兒園+公共家園」的一加一模式,以及「六年內達成公私比四比六」的目標,讓0-6歲有托育需求的家庭都可就近享有公共托育。否則衛福部現在的「公共家園」名額真的不夠!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由國家提供普及、平價、近便的公共托育,不但可減緩少子女化、增加婦女就業率,更可誘發男性參與育兒工作。故教育部、衛福部應擴大橫向及縱向聯繫,共同擴大公共托育量能。



  衛福部目前在「前瞻」計畫,已推出三年1440個「公共家園」名額。但是孩子正就讀芝山公共家園爸爸代表陳柏謙分享,孩子出生前他們就發現公共托育資源非常稀少,後來是因為「運氣好」,才抽中芝山國小內的公共托育家園。他強調,公共家園相較於私托,環境完善、師生比低(3位老師照顧10位幼兒)、費用也較低。身為爸爸,他認為國家應該用「前瞻」拿出更多資源,投注在公共托育服務。




  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楊書瑋批評,教育部推出超過34000個公共托育名額,衛福部卻只做1440個,真的太少。少子女化已為國安問題,但衛福部回應過於「牛步」,國家等於仍把托育丟回個別家庭。他也強調,目前0-2歲幼兒托育仍以私立為大宗,但托育不該只是市場上的商品,不該丟給家長自行解決托育需求。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身邊許多朋友正經歷育兒階段,可是大家不但找不到公共托育,公司也不准請育嬰假,政府乍看有補貼托育費用,可是私托又很快漲價!這都讓家長深感憤怒。她期待政府規劃政策需更有遠見,才能作為家長有力的後盾。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強調,唯有「托育公共化」才得以提高照顧品質,同時給予照顧工作者友善的勞動條件。否則在私立托育工作十年的老師,月薪還是只有兩萬四,又不斷超收,那托育人才一定會持續流失,因為大家不願意投入高工時、高情緒負擔又低薪的照顧工作。他也指出,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是正確政策走向,建議衛福部效法教育部,推出有品質的、勞動條件合理的公共托育家園。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分析,教育部現在大力推動公共托育,是因為過去已經受足了「教訓」。幼兒教育券、五歲免學費等現金補貼措施,已經推動多年,但私幼、私托仍然品質堪慮。所以衛福部應該向教育部請益,同時由行政院協調合作,共同推出有效的公共托育方案。少子女化嚴重,孩子、家長已經等不了。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總結記者會訴求:請行政院推動「公共化幼兒園+公共家園」一加一,衛福部並應比照教育部,用「服務提供公私比四比六」為目標,六年內擴展21000個公共托育名額,含公共家園12000名及公共保母9000名,實踐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
芝山公共家園爸爸代表:陳柏謙
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楊書瑋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

[記者會] 170816「前瞻」請加油 —— 讓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前瞻」請加油——
讓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17年爸爸月聲明稿


  立法院將於八月下旬召開臨時會,審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包括106-109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其中,教育部編列建置大量2-6歲公共化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公幼)新園舍經費衛福部則編列了興辦0-2歲「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經費。
  然而,兩部提出的公共托育建設規模,相去甚遠。
  教育部將增辦1,247班(計34,249個名額)的公共化幼兒園,一舉將幼兒園的公、私比例提升到四比六,讓家長不再擔心抽不到籤,更可改善過度營利化的現況。反觀衛福部,僅增列120所(計1,440個名額)迷你型社區公共托育家園,跟教育部「差很大」。因此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裁示,衛福部「務必讓覆蓋率在最短時間內快速增加」。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教育部、衛福部的差距,必須由更高層級的行政院主動協調、彌補。據此我們提出兩項建言:
  一、衛福部的困難之一在「空間」。行政院應召集兩部共同協調,開拓國中小空餘空間和新建校舍,採取「公共化幼兒園+公共家園」一加一模式,讓孩子有機會在優質、近便、平價的公共托育環境一路念到大。
  二、教育部已承諾四年擴展三萬多個2-6歲公共化幼兒園名額,達成公私比四比六。我們認為,衛福部的合理目標值應是六年擴展至少兩萬一千個0-2歲公共托育名額(包括公共家園、公共保母),讓0-2歲托育服務供給者的公、私比例,也由目前的一比九也同步調整為四比六,確保0-2歲和2-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也提醒,政府如果想發錢了事,補助家長送小孩上私托,乃是「反公共化」的作法。如此將惡化托育服務供給者的「公私比」,讓公私失衡的情形更為嚴重,血汗托育、違法收托現象也更加有恃無恐!請政府切莫便宜行事,忽視幼兒和教保人員的需求。

行政院應協調「公共幼兒園+公共家園」所需空間,讓0-6歲無縫接軌

        長年少子女化導致的國中小空餘教室,經教育部建立國中小校舍動態資料庫,並與「個別縣市政府召開 20餘場專案會議,逐校盤點餘裕空間」之後,終於有效盤整出「可增設非營利及公立幼兒園者約 800 餘班」。除此之外,教育部再運用「前瞻計畫」,於國中小內增設新建及拆除重建的幼兒園空間,使公共化幼兒園109年總量可達到1,247班。
  然而,小嬰兒所需的第一項公共托育措施,亦即0-2歲公共托育,才是緩解低生育率「頭過身就過」的第一關!但是,社政體系叫不動學校,必須由中央拿出魄力與預算,引導各縣市國中小讓各年齡層孩童共享空間。因此我們認為,中央政府應基於行政一體的理念,從行政院的高度來協調教育部、衛福部,共同開拓國中小空餘空間使用,一併容納0-6歲的公共托育場所。
  此外,辦理公共化幼兒園+公共家園的國中小,政府應以配套措施獎勵予以回饋,包括:每學年補助學校額外的行政及場地費五十至七十萬元(目前只有辦理非營利幼兒園之學校享有此補助);以及讓辦理非營利幼兒園、公共家園的國中小學校長,享有考評加分,以增進各校辦理的動力。
  拿出積極的制度誘因,家長和幼兒方能在同一校園空間,享受安心、近便、無縫接軌的服務——從0-2歲托育家園、2-6歲幼兒園,一路念到小學、國中。就算生第二胎,大寶幼兒園、二寶讀家園,也方便接送。
  政府跨部門的整合最耗費心神,但跨部門能否整合,乃是衛福部的公共家園,未來能否快速跟上教育部非營利幼兒園的第一道關卡。由行政院主動、持續協調兩大部會,正是通過這道關卡的必要條件。

目標設定:六年擴展兩萬一千個0-2歲公共托育名額!

        蔡總統指出,衛福部必須「拿出一套覆蓋率指標跟進程出來」。衛福部有必要向人民說明0-2歲公共托育的長遠數量和拓展速度。

  教育部主管的2-6歲幼兒園「公私比」,目前是三比七,四年目標則是四比六。至於衛福部主管的0-2歲托育,105年底共有38935名嬰幼兒使用正式托育服務,其中3143人送托公共托嬰中心,僅占一成,導致托育服務供給者的公、私比例一比九的困境。

  然而,衛福部若能增設12000個名額的「公共托育家園」與9000個名額的「公共保母」,就有可能同步達到公私比「四比六」的標準。如下圖:

圖、0-6歲公共托育數量合理目標比較圖
        首先,增設公共家園收托名額達12000名,公共化比例即可提升至三比七[(3143+12000) / (38935+12000) = 29.73%]。再加上公共保母收托名額9000名,即可提升至四比六。[(3143+12000+9000) / (38935+12000+9000) = 40.28%]
  公共家園的12000名收托名額,換算成每所10人或12人的公共家園,即為一千至一千兩百所。而教育部也是預定擴張一千兩百餘班公共化幼兒園。如果能做到「公共化幼兒園+公共家園」一加一,即能讓0-6歲托育無縫接軌!
  其次,公共保母短期只需9000個收托名額,以每名保母帶2個2歲以下幼兒計算,只需4500名公共保母(無論從新保母育成、舊保母遴選,或由公聘的模式辦理),即可達成。這也是合理的目標範圍。公共保母的實務運作方式可再研議及試辦,若運作得宜,未來也能進一步予以擴張。
  據此,我們建議衛福部比照教育部,以公私比「四比六」為目標,擴充公共家園、公共保母總計兩萬一千個托育名額,減輕想讀公托孩子的抽籤壓力。
  至於速度,衛福部目前僅預定在未來三年(109年底前)內擴張120所公共家園。不過考慮到公共家園是初步實驗,確實需要時間,不宜立刻擴張,故我們建議,衛福部可以在一至兩年實驗期後,再花三至四年(112年底前),達成一千至一千兩百所公共家園的目標。若無足夠民間團體承辦,亦可考慮由政府直接辦理,並聘僱教保人員。事實上教育部也是在非營利幼兒園實驗成功後,決定於四年內(106-109年)大幅擴張公共化幼兒園一千兩百餘班。
  衛福部實應拿出決心,以實驗期、擴張期共六年時間,達成「兩萬一千個」公共化托育名額的政策目標,以臻0-2歲公私比「四比六」的水準。

補助家長讀私托?治標不治本

為了短期內刺激托育服務使用率,衛福部也可能選擇一條飲鴆止渴的路——直接加碼補助0-2歲幼兒就讀私立托嬰中心。如果用衛福部少子化對策辦公室召集人林奏延前部長的話來說,就是「私立托嬰中心費用比照公立,價差由政府補足」。
  這個方法乍看對家長是利多,實際上卻會進一步惡化托育服務供給者的公私比,使整體托育體系朝營利化極端傾斜。如此,「小政府」將無力管控「大市場」,最後受害的仍是小孩與家長。其原因是:第一、增加補助金額,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私立托嬰中心或明或暗調漲費用的壓力。在此壓力下,家長只能默默買單,錢進業者口袋。二來,私立托嬰中心的勞動條件,比私立幼兒園更惡劣。衛福部2014年委託研究發現,全台灣私托工作人員平均月薪只有24,720元,故人員流動率向來極高!發補助給家長不會改善老師的勞動條件,於是孩子的教保老師一直換人,依附關係如何建立?托育品質哪有保障?
  我們要提醒政府,台灣的低生育率和托育困境,乍看之下是「錢」的問題,但其實不只是錢的問題。只發錢給家長,管不了巧立名目、調漲收費的營利服務;只發錢給家長,管不了剝削叢生、低薪、過勞、沒有加班費的血汗托嬰;只發錢給家長,也管不了超收、藏幼兒、為賺錢而違法的不良業者。

托盟2017年爸爸月建言

我們再次呼籲行政院、教育部及衛福部——

一、請行政院協調「公共化幼兒園+托育家園」所需空間,讓0-6歲公共托育無縫接軌。

二、0-2歲公共托育的拓展目標,應設定在至少「六年兩萬一千個公共托育名額」,達成托育服務供給的「公私比」四比六的水準。

  政府的政策選擇,將改變眾多台灣育兒家庭的機會和命運。北歐各國政策長程效益研究顯示,「一個家庭輕鬆度日與經濟拮据的差別端在是否雙薪」。以平價優質公共托育促進媽媽就業,減少托育支出、增加家庭收入,一來一往差別頗大,是緩解年輕家庭低薪困境的有效政策手段。
        有鑑於此,托盟籲請教育部、衛福部攜手創造量能充足的公共托育,讓想要抽公共托育的幼兒父母,都可以找到讓他們安心的選擇——這才是政府對青年家庭最實際、最「前瞻」的支持,也是最實惠的爸爸月禮物!


附件一、公共托育無縫接軌構想表

0-6歲無縫接軌的法門,在四種公共托育——公共托育家園、公共保母、非營利幼兒園、公立幼兒園。四者並用,可以達到平價、優質、普及、近便,使雙就業家庭負擔得起每月養2孩托育費用(讓每名幼兒每月實質負擔6000-9000元)。這樣才有可能救少子女與高齡化之雙重國家安全危機。



附件二、公共托育與女性勞動參與率


  若一切條件不變,國發會推估十年後女性勞參曲線不變,只是向右位移——表示女性仍因婚育而離職,並且晚生、少生。我國也將繼續陷在「超低生育率、高速高齡化、勞動力短缺、女性/小孩/家庭入貧」等惡性循環。



        以充足的公共托育,保住女性30歲後勞參高原期,方能創造正向循環之永續社會——提高生育率、緩和高齡化、充足勞動力、減少貧窮!



2017年5月11日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170510 面對少子女化,莫濫發現金; 解決少子女化,請衛福部修「兒權法」推動公共托育!

給我看得到、吃得到的0-2歲公共托育
廣設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記者會 

2017/5/10會後新聞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5/10)上午召開「廣設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記者會,喊出「0-2歲公共托育要看得到、吃得到,還欠2塊新拼圖」的訴求。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台灣長期苦於低薪、低生育率、及勞動力不足,對比瑞典能保持女性勞動力和生育率雙贏的好成績,祕訣就在提供普及、優質、平價的公共托育。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多年來努力推廣2-6歲公共托育,走出非營利幼兒園的新路,0-2歲也需要「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2塊新的拼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指出,公共保母及公共托育家園是打破過去0-2歲托育服務僅能在「一般保母、托嬰中心」二選一的限制,不僅照顧人力比採兩者折衷、又省去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動輒千萬的開辦費,輕省又具普及性。「公共保母」是通過政府遴選、認可的優良保母,不僅家長更安心、又保障保母收托數和收入穩定。而開辦「公共托育家園」則只須利用約一個國小空班教室,就能收托9-12名幼兒,讓國家有限的財政直接支持年輕家庭,告別永遠排不上公立托嬰中心的煩惱,而非花在高昂的消防建管成本。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許多婦女欣然迎接家中的新生命,卻有被迫成為全職媽媽、全職奶奶的宿命,身邊有不少在職場表現相當穩定優秀的女性,都是因為托育太貴或不放心,只好告別工作和理想辭職回家或要求長輩帶。想解決少子女化,政府必須提供能廣設的公共托育服務,絕對不能再只是喊口號、亂發錢、困在過去的死胡同。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自己正處於平均婚育年齡,同學親友紛紛遭遇因生育給生涯帶來的重大轉折。有人上班時要承擔懷孕歧視的職場壓力、下班後挺著肚子忙著打聽可靠保母上哪找;有人則要求長輩必須為了帶孫子要提早辭職、要放棄退休規劃,讓兩代家族全都陷入掙扎。政府不能只要女性多生,卻讓女性獨自面對一連串托育難題,公共保母及公共托育家園的方案,具備可複製、讓家長放心、且能負擔費用的三項要點,可望協助更多女性挺過人生的重要關卡。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分析,許多幼保托育人員都表示想轉職主因是低薪、照顧負擔過重,私立托嬰中心照顧現場甚至會有超收、人力比高達1:7、1:10的情形。想當然托育人員流動率高,連帶就影響照顧的穩定與品質,因此公共保母及公共托育家園的設計兼顧薪資合理、人力比負擔適中的優點。郭明旭也呼籲政府積極介入擴大0-2歲公共托育的同時,要避免不願多帶別人小孩的長輩,為應付兒女要求領親屬津貼、勉強培訓,而是將保母培訓資源集中於真正有意願投入保母工作的民眾。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指出,政府不能只是慷納稅人之慨,發紅包比賽證實只是讓新生兒戶籍在各縣市玩大風吹。衛福部要讓0-2歲托育在現行的兩個極端端中走出多元的服務方式,才是讓更多媽媽們安心過母親節的最大禮物。

2017年5月10日

[記者會] 170510 廣設「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 給我看得到、吃得到的0-2歲公共托育!

廣設「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
給我看得到、吃得到的0-2歲公共托育!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政策建言2017/05/10




  台灣0-2歲公共托育量能不足的問題,比2-6歲公共托育更為嚴重。教育部已承諾2-6歲大力推動非營利幼兒園,讓托育服務的公私比例由「3:7」提升為「4:6」,原本十八萬個公共托育名額,要在四年內另外增加三萬個。但是主管0-2歲托育衛福部,至今並未檢討0-2歲托育的服務量能,以至於0-2歲公私比是極端不平衡的「1:9」!一成公私協力托嬰、三成私立托嬰、六成私人保母,公共化現況遠遜於2-6歲。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原因在於0-2歲嬰幼兒托育目前分為「居家式」(居家保母)與「機構式」(托嬰中心)兩大類。其中,由政府資源提供的0-2歲公共托育,當前熱門的機構式公私協力托嬰中心,開辦成本太高,政府開辦得起的家數、收托人數都極為有限,無法廣為設置,能夠享用的家長比例實在太低。因此,0-2歲公共托育若只著重「機構式」單一型態,將永遠是「看得到、吃不到」的樂透式福利。
  因此我們呼籲,衛福部應採用兩種創新方法,擴大0-2歲公共托育:

(一)擴大培訓專業保母,並遴選優良保母擔任「公共保母」
(二)創建小型「公共托育家園」

      如此方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比照教育部的2-6歲政策,擴張公共托育服務量能、調整公私比,讓廣大的青年家庭擁有平價、優質、普及的托育機會。這才是讓家庭可以放心生養、安心就業,減輕照顧壓力、降低托育花費的「最有感」政策!


一、擴大培訓專業保母,並遴選優良保母擔任「公共保母」

保母是0-2歲歷史最悠久、最主要的托育方式。但過去我國政府只有發放托育補助到家長手中,讓家長找私人保母時減輕費用負擔,卻不存在由政府有效管理的「公共保母」。事實上,在丹麥、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都存在「公辦保母」的托育模式,由政府承擔起「遴選」的責任,選出資歷、表現均得到國家認可的居家保母來提供優質、平價、普及的托育服務,如此造就女性「就業率」和「生育率」雙高。
  反觀台灣,我們的保母人力制度和進場、退場門檻,長久以來只有「形式審查」而無「實質審查」。實際上,保母帶孩子的細膩度、照顧流程的流暢度、作息的合理性、照顧現場的警覺性、孩子發展與成長的實際成效,目前為止都不是政府制度的考評範圍。所以台灣的保母只要上過課、考過是非題和選擇題、家庭環境設備稍微改裝、無不良紀錄,基本上人人都可以當,直到孩子出事或保母出現嚴重違法行為(如兒虐)才會予以退場。換言之,我國對於少數心不在焉的、有出狀況風險的保母,其實欠缺預防機制。而首次送托的家長也不知道哪些保母可以信任、誰的把關可靠。
  因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主張,台灣應轉化北歐國家的「公辦保母」制度,創新推動「公共保母」服務型態。在現行的管理制度之上,再增辦保母的「考核及遴選制度」。考慮到政府的財政可負擔性,政府不需要直接聘僱,但是可以投注資源、獎助這群優良保母。給通過遴選的保母「加薪」的機會,但是由政府墊付加薪成本,降低家長經濟負擔。
  遴選後,若保母表現持續優良,政府可以再考慮加碼,進一步加碼分攤家長的負擔,並讓通過嚴格考核、長期得到家長認同、能力最強的一群保母,可以帶更多的孩子。如此,家長將多出一群不一樣的保母可以選擇!這群「公共保母」由政府遴選、政府支持,所以接受管理的強度更高、更優質;另一方面,因為政府墊付保母收入,所以可以更平價。
  台灣目前確實存在一批人氣保母,口碑深受家長肯定,托育品質和能力都高人一等。但政府對這群服務人員欠缺獎勵、升遷機制。長久下來,其實不利保母服務品質的總體提升。我們認為,政府應建立直接遴選、投資公共保母的方法,創造更細膩的管理、更高的服務量能,具體作法舉例說明如下表:


      以高雄市前金區為例,通過遴選、國家認可的公共保母,穩定收托後薪資將高於一般保母。對家長來說,穩定收托的公共保母,費用比一般保母更低,加上現有的托育補助每月三千元,實質托育負擔可望下降到每月7000元。同理,其他縣市遴選出的公共保母,只要依各縣市的收費基準計價,其家長負擔都會低於送托一般保母,而其服務品質會高於一般保母。
  關鍵在於,中央政府必須研發出一套客觀的、符合實務現場需求、能夠有效強化管理的考核及遴選制度。台灣不必如北歐國家一般,完全由政府承擔聘僱保母的責任;但台灣政府可以、也應該如北歐國家一般,具備遴選保母的能力!這也是善用人力、擴張公共服務的有效方法,可彌補現行公私協力托嬰中心量能不足的問題。
  此外,為育成公共保母的人力來源,衛福部與勞動部都必須動起來,終止目前我國保母培訓班「爺奶化」的現象。「爺奶津貼」實施五年以來,因補助政策的誘導,保母培訓班八成以上學員都是阿嬤阿公。但多數阿嬤取得保母資格、帶完自己的孫子女後,並沒有意願擔任專業保母帶別人家的小孩。結果,保母訓練的國家資源無法扶植專業人力,專業保母的數量成長近乎停滯,完全違反職業訓練「訓用合一」的基本原則!此一制度敗壞不改,不僅讓需要保母托育的眾多家長求助無門,「公共保母」也很難吸收新的優良人力。因此,中央亦應儘速調整保母培訓辦法,於各縣市另行廣為辦理「專業保母培訓班」,限定招收真正有托育工作從業意願的學員,以解除急迫的保母荒。


二、創建「公共托育家園」

  台北市政府晚近開始實驗「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強調「三名保母照顧十位嬰幼兒」,兼有居家式托育(保母)「保嬰比較高」及機構式托育(托嬰中心)「透明化」的優勢。
  依現行法令規定,台灣0-2歲嬰幼兒,居家式保母收托人數兩歲以下至多兩人,採一比二照顧。居家聯合收托(夫妻、姊妹等)則最多照顧四名兩歲以下嬰幼兒,亦即照顧人力比為「1:2」或「2:4」。機構式托嬰中心則是每名托育人員照顧五名嬰幼兒,且目前平均每間托嬰中心照顧約三十名嬰幼兒,規模最大者甚至上看百名,亦即照顧人力比為「6:30」到「20:100」。
  因此,「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政策的目的,就是在服務量能最小的居家式保母與最大的機構式托嬰中心之間,增加第三種選擇,照顧人力比和總人數都介乎中間。此托育模式具有推廣的潛力,目前已開辦的家園,招生都迅速額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為擴大0-2歲公共托育服務量,此刻中央應依據台北市政府的實驗成果修法,在0-2歲的「居家式」、「機構式」托育之外,正式創造第三種法定「社區式」公共托育家園,進而於各縣市推廣。

      公共托育家園的0-2歲照顧人力比可規劃為一比三,介於居家式的一比二、機構式的一比五之間;每一單位可照顧九到十二名嬰幼兒。並應規定公共家園辦理處所應為合法建物、通過公安及消防檢查,設施設備標準亦介於居家式與機構式之間,並由主管機關定之。
公共托育家園應由衛福部編列預算,補助各縣市推動所需之設備費、業務費、場地維護費等,並建立督導管理制度,由縣市社會局處負責到園檢查、考評,並聘任巡迴輔導之業師與支持人力,以利支持托育人員。
各縣市則應盤點空餘公共空間,以利設置,包括鼓勵國中、小於2-6歲非營利幼兒園旁加設0-2歲公共托育家園。


三、修法推動廣設「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

    為了廣設「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以有效緩解少子女化、積極回應年輕家長的托育需求,應儘速修法,仿效教育部主管的《幼兒教育與照顧法》第九條非營利幼兒園之規定,修正衛福部主管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讓公共保母及公共托育家園設置於法有據:

     


衛福部不應再「想問題」,而要「想方法」!

  日前衛福部成立少子女化對策辦公室,部長並表示要用「i-voting」了解青年家庭的需要來決定政策。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少子女化問題已經發酵超過十年,官方和民間的調查研究報告汗牛充棟,國際政策的比較研究也早有明確答案——已開發國家最有效的「催生」政策,就是平價、優質、普及的公共托育服務!而公共托育服務必須符合四大政策原則:(一)支持父母兼顧工作和育兒、(二)家長負擔得起養2個小孩、(三)政府負擔得起普及提供、(四)托育人員合理薪資,政府妥善管理品質。
  失敗者想問題,成功者想方法。此刻台灣社會必須開始研議,要用甚麼方法,才能迅速、有效地創造滿足雙薪家庭需求的公共托育服務。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主張,2-6歲已經有教育部的「非營利幼兒園」作為政策主力,衛福部主管的0-2歲公共托育,必須用「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迎頭趕上!我國0-2歲的托育型態,必須補上「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這兩塊拼圖。


     「公共保母」透過遴選,可改善現行保母制度信任度不足的問題,並進一步用政府的獎助制度提高保母薪資、降低家長收費。「公共托育家園」則可改善托嬰中心幼兒人數過多、公私協力托嬰中心缺乏財政可負擔性的問題,深入社區,提高公共托育設施的可普及性。
  當0-2歲公共化托育的服務模式不限於機構式,而將「公共保母+公共托育家園」都納入推廣的型態,家長才能「看得到也吃得到、而且吃得安心」,不再苦於抽籤抽不到公托、不再苦於找不到保母。廣大的青年家庭才能安心就業、沒有後顧之憂。這將是衛福部在業務範圍之內,可以支持家庭多生一個小孩的關鍵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衛福部必須採取突破性的解決方法,試辦、修法、編列預算,一步步採取具體的步驟,來擴大0-2歲公共托育服務。支持父母兼顧工作和育兒,政府責無旁貸!

出席代表: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 劉毓秀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發言人 王兆慶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 張烽益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 謝國清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  郭明旭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覃玉蓉


新聞聯絡人: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發言人 王兆慶



2017年4月19日

[澄清] 托盟:衛福部推公共托育 應採「公共化居家托育」,而非「公私協力嬰中心」

托盟:衛福部推公共托育
應採「公共化居家托育」,而非「公私協力嬰中心」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呼籲衛福部推動公共托育,但據聞,已有立法委員主張公共托育等於「推動公私協力托嬰中心」。

我們要澄清——0-2歲托育有「居家式」及「機構式」兩種型態,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僅屬於機構式。然而,台灣0-2歲家長的托育選擇仍以「居家式」為大宗,原因是:擔心機構式照顧容易感染疾病、機構集體照顧人數太多,以及偏好家庭式保母等。

因此我們認為,0-2歲托育的公共化方法,不應限於「機構式」。尤其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因為場地、硬體成本極高,近年實驗結果已經發現,政府難以普設。若政策資源投入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家長一樣會囿於抽籤、排隊的困境,看得到、吃不到。這種「樂透式」的托育政策,並無「公共」意義!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重申,催生政策必須兼顧四個原則:
一、支持家長兼顧工作、育兒
二、讓家長負擔得起兩個小孩
三、政府能夠普設
四、托育人員薪資合理

現實上,公私協力托嬰中心並不符合第三原則!故我們認為,最能有效普及、讓最大多數家長享受到的,是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創造「居家式公共托育」。

兩歲以下嬰幼兒照顧方式中,「機構式」托嬰中心法定每名保母照顧5名嬰幼兒,目前平均每間中心照顧30人,大型者甚至照顧將近百人。台灣雖然已有數十家政府委託的公私協力托嬰中心,但難以再多設置。相比之下,「居家式」保母照顧,法定每位保母照顧2名嬰幼兒,目前尚不存在任何政府委託的公共保母方案。

值此少子女化嚴重時刻,我們呼籲,衛福部、立法院必須拿出正確策略,推動符合多數家長需求的,也有普及可能的「公共化居家托育」政策。


新聞聯絡人:王兆慶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170419 面對少子女化,莫濫發現金; 解決少子女化,請衛福部修「兒權法」推動公共托育!

面對少子女化,莫濫發現金;
解決少子女化,請衛福部修「兒權法」推動公共托育!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17.04.19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主張,衛福部少子化辦公室應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效法教育部推動廣設非營利幼兒園,也為0-2歲幼兒廣設公共化居家托育。中央政府已經針對學齡前幼兒每年發放超過一百二十億元的現金補助,生育率還是持續下跌,若少子化辦公室再加碼發錢卻沒推動公共托育,一樣不會提振生育率。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強調,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婚育離職、帶孫離職都太嚴重,導致女性在育兒、辭職與家庭經濟之間矛盾煎熬,造成女性就業率與生育率雙低的國安危機。衛福部要先把問題分析清楚,能維持女性的就業並分攤女性育兒照顧壓力的,才是有效的催生政策。教育部2011年訂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9條設置2-6歲的非營利幼兒園,決心推動公共化。因此托盟呼籲,衛福部現在就應該仿效教育部,也修訂「兒權法」,設置0-2歲的公共化居家托育。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衛福部現在說要發錢補貼家長送小孩去讀私立托嬰,但這種做法跟十二年國教補貼私立高中職、幼兒園補貼五歲讀私立一樣,都無法保障托育和教育品質,甚至造成私立變相漲價、業者自己收下補貼、品質卻沒改善。過去太多這種錯誤的補貼政策和歷史後果,錢發了又再也收不回來,請政府不要再用錯方法。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也呼應,從民國89年到99年教育部的私立幼兒園幼教券相關補助就發掉265億元,結果生育率從1.685下降到0.895,根本沒有解決低生育率問題。衛福部101年起發未就業育兒津貼和爺奶津貼,生育率現在也還是在1.17徘徊,可見現金發放根本沒有辦法滿足家庭需求,政府這樣就想催生根本是不切實際的。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分析,台灣的官員常常用0-2歲九成都是家長自己帶,來主張不要公共托育、只要發錢催生。但根據研究,台灣媽媽如果賺得比爸爸少很多或家庭所得太低,幾乎都變成辭職自己照顧,但如果媽媽賺得多、家庭所得高,各種托育方式就非常平均。所以在家自己顧並不是台灣女人的普遍喜好,辭職回家是因為女人沒有選擇,或經濟大權不在自己手上,所以被家人要求犧牲。衛福部如果不改善0-2歲的幼兒照顧難題,不支持女性職涯發展,只找有錢女藝人來訴求大家多生,不會有用。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說,她代表基層教保工作者要提醒政府,最近看到許多爸媽帶著小孩,為了找公共托育要登記、排隊、抽籤,疲於奔命。公共托育真的必須再擴大,好讓家長敢生小孩。多年來政府發錢補貼私幼,結果收費不斷調高、教保人員薪資還是很低、又被業者抱怨增加行政作業、生育率也沒有提升,發出去的錢形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何況工會最近調查發現,中南部私立托嬰中心薪資是21k到24k之間,不改推公共托育,根本無法留住人才。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說,台灣人低薪、工時過長、小孩還要補才藝到晚上九點。家長過勞、小孩也過勞,年輕人當然不敢生。這個惡性循環,絕不是只發錢可以解決。事實上,未就業育兒津貼、爺奶津貼、五歲免學費這些現金補貼政策,每年加起來已超過一百二十億,仍沒有實質幫助。衛福部如果再加碼發錢,就是便宜行事。所以少子化對策辦公室除了考慮提高層級,甚至應考慮逐步取消無效的津貼政策。

      托盟召集人劉毓秀補充,托盟一再強調催生政策的四大原則:支持父母兼顧工作育兒、讓家長負擔得起養兩個、政府負擔得起普及提供、托育人員也要合理薪資。現在就是公幼、公共托嬰中心對於政府太昂貴,以致設不起、患寡又患不均、看得到吃不到。教育部已開始改推非營利幼兒園,建議衛福部也開始修法、訂定子法,比照非營利模式,遴選優良居家托育成為公共化服務,以滿足家長對平價、優質、普及托育服務的需求。


新聞聯絡人: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發言人 王兆慶

[記者會][新聞稿] 170419 衛福部少子化對策辦公室,切莫濫發現金

衛福部少子化對策辦公室,切莫濫發現金請先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學學教育部,推出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回應衛福部少子女化「誤」策聲明

2017/04/19

  衛福部前任部長林奏延上周說,為提振生育率,「六歲以下小孩國家養」;現任部長陳時中回應,會成立「少子化辦公室」並請林奏延擔任召集人,並開始研議加碼津貼及補助私立托嬰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嚴正呼籲——國家不可能完全代替人民養小孩的!政府真正該做的,是建立平價、優質、普及的公共托育服務,「支持人民兼顧工作和育兒」,讓父母都能就業、養得起小孩,使家庭經濟和社會人口結構能夠雙雙永續。
  一味發錢或補助私立托嬰,都違反「支持人民兼顧工作和育兒」的邏輯,無法幫助家長安心就業,絕非「正」策。請衛福部前部長、現任部長分辨清楚——托育公共化的要旨,是擴大用得到、用得起的照顧服務,而不是一味濫發現金;更不是卸責給私立托嬰業者,重蹈幼兒園過度市場化的惡果。魚目混珠的政策,不是托育公共化,兩位官員切莫搞錯方向了!

魚目混珠(1):錯誤政策「未就業育兒津貼」不能再加碼

      衛福部目前主管的「未就業育兒津貼」規定,0-2歲幼兒父母一方未就業(通常是母親辭職)之家庭,每月可領取2,500元。事實上,此政策來自馬英九前總統於競選時提出之「普發兒童津貼每月5,000元」政見,當選後卻發現預算過高,只好推出縮小版本的扭曲政策。這不僅完全違反原始政見減輕家長育兒成本的目標,甚至有鞏固與時代脫節的傳統性別刻板角色,誤導許多小孩在勞動條件普遍不佳又由單薪維持生計的家庭中成長,承受經濟不穩定風險高的負向效應。
      研究顯示,台灣只有不到四成的家長希望不工作專職在家照顧,卻有高達六成的家庭請領未就業育兒津貼!可見發津貼的政策一定要改弦易轍,政府必須積極支持有意願留在職場的婦女,不因生育,而面臨被迫辭職在家照顧的壓力,否則現代女性就會視婚育為畏途。
 
  衛福部不能自欺欺人,別以為政府只要「加碼津貼」,用錢就可以解決女人不敢多生的問題!


魚目混珠(2):現行錯誤政策「五歲幼兒免學費」不能複製到0-2歲

  補助0-2歲私立托嬰的主張,用林奏延前部長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私立托嬰中心費用比照公立,價差由政府補足」。這個方法乍看是利多,實際上卻會複製幼兒園「五歲幼兒免學費」政策的嚴重缺陷:政府實際上管不了私幼,以致違規情況嚴重,收費難管控,教保人員非常低薪,品質也得不到保障。
  0-2歲私立托嬰中心的勞動條件,甚至比2-6歲私立幼兒園更惡劣!衛福部2014年的委託研究發現,全台灣私托工作人員平均月薪只有24,720元,年終平均只有0.6個月(14,916元),因此向來人員流動率極高!師資不穩定,品質哪可能有保障?


      主管2-6歲幼兒園的教育部,就是知道「五歲免學費」政策的缺陷,所以決定用「非營利幼兒園」作為托育公共化的策略,創造沒有營利剝削、教保人員薪資合理的(大學畢業每月30155~48155元)公共托育服務。對家長來說,由於政府墊付成本,收費平價、可負擔;且師資穩定性、品質可信賴度,和私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衛福部若想推托育政策,就該學學教育部,採行公共化的「正」策,而非花錢卸責給不可靠的私立托嬰業者的「誤」策!


教育部預定創造三萬個公共托育名額,衛福部亦應修法、跟進

  我國六歲以下幼兒托育分屬教育部(2-6歲)、衛福部(0-2歲)業務。為提供育兒家庭實際的支持,教育部去年已經公開承諾,將推動「四年一千班」公共化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公幼為輔),估計有三萬名幼兒受益。
  我們認為,衛福部趁少子化對策辦公室成立之際,應仿效教育部以《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9條推動非營利幼兒園的模式,直接修訂衛福部主管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5條,於其中也劃出一塊政府對品質、收費、人員薪資有充分掌控力的「0-2歲公共化居家托育」。並在此法律基礎上,編列預算,逐步予以擴大。
  非營利幼兒園的設計重點是「政府提供空間及設備設施」、「挑選優良委辦單位並督導托育品質」、「人員薪資合理並受政府規範」、「政府墊付成本減輕家長費用負擔」。而在居家式嬰幼兒托育,第一項可轉化並定義為「政府直接出資改善保母托育環境」,第二項則轉化為「遴選績優保母並督導托育品質」,第三、第四項則可直接沿用。

      公共化居家托育的服務模式,可以遴選績優個人保母(一人照顧),也可以遴選優質的聯合托育(兩人照顧,如夫妻、姊妹),更可以將台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實驗中的「公共托育家園」(三人共同照顧)納入法制。
  藉由擴大投資優質的居家托育,衛福部一方面可以穩定保母收入,讓居家托育成為薪資合理的好工作,免除剝削、促進就業;另一方面,把「幼兒公共托育名額」的餅做大,讓家長無後顧之憂、安心就業。
  我們認為,若能走出第一步,於未來幾年間扎扎實實創造「三萬名嬰幼兒接受平價、優質公共化托育的機會」,讓家長不再苦於抽不到公托、不再苦於找不到保母,將是衛福部在業務範圍之內,可以支持家庭多生一個小孩的關鍵政策!
      特別是,台灣多年來推動公共托嬰中心,但是苦於空間難覓、機構化托嬰設施設備成本過高,政府負擔不起廣設,,並無法滿足民眾的生養需求。故值此「少子化辦公室」成立之際,衛福部實應思考突破性的解決方法,來充分提供平價、優質、普及的0-2歲公共托育。將浮濫、無效的現金補助或津貼,拿來改做平價優質公共托育,綽綽有餘!
  此外,「少子女化辦公室」顧名思義為「促進少子化」單位,無怪眼看著它即將因循助長少子女化之現行「誤」策路線。因此建議正名為「衛福部少子女化對策辦公室」,以明在其權責範圍內妥善設計並執行「正」策,有效減緩少子女化之職志。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再次呼籲衛福部:平價優質普及公共托育,支持父母兼顧工作和育兒,讓人民生養得起、小孩健康成長,是所有催生政策的基本原則。在兒童照顧的面向,應儘可能以實物給付取代現金補助,切實負起責任,以提供設計周全、執行嚴謹的公共化托育服務滿足幼兒和家長的殷切需求,而非因循苟且,一味擴大現金津貼、補助私立業者等等「誤」策。唯有如此,衛福部才能讓各階層家庭在0-2歲育兒的經濟、時間與照顧壓力上,都得到最大化的實際支持!


出席人員: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 劉毓秀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發言人 王兆慶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黃淑英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 張烽益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 謝國清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  簡瑞連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 陳亮吟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覃玉蓉

新聞聯絡人: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發言人 王兆慶

附錄:催生政策四大原則

一、支持父母兼顧工作和育兒。
二、家長負擔得起養2個小孩。
三、政府負擔得起普及提供。
四、托育人員合理薪資,政府妥善管理品質
  青年低薪,父母沒有雙薪已不足以穩定家庭收入,放任女性勞動力持續流失,更不利國家經濟長遠發展(見下圖)。故少子化辦公室的政策研議第一原則,就是「支持父母(尤其是母親)兼顧工作和育兒」,用實際的照顧服務分擔育兒壓力,而不只是濫用經濟補助。


      第二原則,台灣生育率持續在1徘徊,意即女性平均一輩子只生育一個小孩。若要提高生育率至社會、家庭能夠永續的水準,,就必須「讓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以負擔得起養2個小孩」,零碎、分散的小額補助並無意義。第三原則,若政府決心推動托育政策,就必須保證「政府負擔得起普及提供」,否則財政銀彈不足、托育服務能擴張的數量太少,看得到吃不到,催生效果勢必有限。第四原則,有效的公共托育政策必須厲行「合理薪資,妥善管理」,否則無法克服過去托育市場化血汗勞動、品質不穩定等弊端。
  具體做法,不是林奏延前部長主張的奶粉券、尿布券,那都是零碎、分散的小額補助;更不是林前部長說的補助家庭讀私托,卻持續放任教保人員低薪、幼兒照顧品質不穩定的私立托嬰中心擴張;也不是陳時中部長主張的育兒津貼加碼,因為那無法支持父母雙薪兼顧工作、育兒,一般收入家庭就很難養得起兩個小孩,生育率依舊不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