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3年10月28日

【聲明稿】托盟針對1028全國幼托夥伴大遊行聲明稿


持續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

才能有效支持家長育兒、給老師良善的工作環境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聲明稿2023.10.28


今日下午全國幼托夥伴將集結上凱道遊行,欲提出政府應支持家長育兒、給老師良善的工作環境等訴求。對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強調,唯有擴大公共托育服務,才能有效支持家長育兒,給托育人員、教保人員合宜的工作環境。


加拿大學者Henry Milner比較北美和歐陸各國公共政策,指出攸關人民基本需求的服務,包括托育——托育攸關「幼兒」和「女性」(教保人員和母親)的基本需求——必須由「公共領域」,而不是「營利市場」提供。韓國學者Sung-Hee Lee在韓國實施補助私立托育機構,所謂「免費托育政策」(這就是韓國版「準公共」托育政策)十年之後,為文分析檢討指出:「免費托育應由公共托育中心提供,這件事具有關鍵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所有托育服務都達到高水準。」


而台灣托育服務「公私比例懸殊」,正是亟待翻轉的難題。以幼兒園為例,托育服務的公私比為三比七,產生的問題為,對家長來說,具有品質把關的公共服務一位難求。而從現行幼兒園最常違規事項前三名「違法超收人數」、「進用未具教保服務人員資格者」、「師生比不符」觀之,正反應出以營利為首的服務,往往必須透過犧牲幼兒照顧安全、老師勞動權益,以換取最大利潤。對第一線托育人員、教保人員來說,低薪、高工時就成了長年以來的勞動條件困境。


去年年底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4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與建議出爐,國際審查委員關切台灣的托育服務,並指出:「台灣可負擔的、高品質、普及和非營利的公共托育仍然嚴重不足。此時,兒童托育嚴重依賴家庭資源,尤其是0-2歲的兒童,這嚴重阻礙了婦女的就業。這一問題不能主要依靠自由市場引入準公共托育服務來解决,因為準公共托育中心的價格和品質都難以控制。」顯然,國際審查委員也清楚,準公共托育的本質為仰賴自由市場的私立服務。對此,委員會具體建議:「政府繼續擴大可負擔的、高品質、普遍和非營利的公共托育服務,以提高生育率和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公共化服務才能確保「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性質,由政府制定合理成本,確保所有家庭皆能負擔得起,達到「平價」。由政府訂定服務人員合理薪資,管理品質,照顧好老師,支持老師給孩子好的照顧,以達到「優質」。服務依需求設點,以利家長就近送托,達到「普及」。更重要的是,公共化托育服務需要廣設,才能讓每一位有需求的家長、幼兒、老師受到照顧。


最後,托盟嚴正呼籲,持續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才能支持女性(教保人員、和母親)就業,提高幼教現場的勞動條件,支持老師與家長並肩養育下一代新生力,讓台灣得以永續發展。

2023年10月5日

給2024年總統候選人的建言【實踐支持家庭「雙薪+共同育兒」 解除低生育率及缺工】




(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2023年母親節公佈對2024年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建言,現在,在主要候選人確定後,我們正式寄上建言,俾能有助於候選人的政策規劃更貼合於國家和人民的需求。)


台灣在持續二十年左右的超低生育率後,即將面臨人口結構的塌陷、勞動力及產業的塌陷,亟待即時逆轉,否則將無以為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這無疑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提出「救人口危機」政策建言書,分析台灣當前問題、萃取國際成功經驗,提出務實、有效、可行的解決策略包括:


一、 破除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

二、 建立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公共托育服務,包含

  • 0-2歲: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並提升質與量
  • 2-6歲: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 6-12歲: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

三、 建構友善育兒的職場,創設彈性育嬰假


托盟呼籲總統候選人將上述具體政策納入政見,帶領台灣突破「低生育率、低女性勞動參與率」的「雙低」困境,朝向「高生育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的「雙高」邁進,健全台灣人口結構,穩定國家整體永續發展。



問題背景


1. 台灣長年超低生育率,將使人口結構面臨重大危機,導致超高速高齡化社會,嚴重加深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


台灣總人口2千3百萬人,2022年底人口結構為幼年人口(0-14歲)佔12.1%、青壯年(15-64歲)佔主力70.3%、老年人口(65歲以上)佔17.6%。


2022年生育率掉到0.87的新低點(按:生育率是平均每位女性一輩子所生育子女人數。父母平均生育約2名子女,才能維持穩定的人口結構),人口持續折半,僅有13.8萬人,幼年與壯年人口比例不斷下降,而高齡人口比例不斷增高。


據國發會低推估(以生育率0.9計算),不到半世紀以後,於2070年總人口數將減少815萬,減幅高達1/3,來到1千5百萬人。屆時幼年人口比例將近乎砍半,老年人口比例則是現在的近3倍,形成「幼不到一成、老則近半」的結構;社會主力的青壯年人口(工作人口)則大幅下降為46.5%,略低於老年人口。




2.台灣育齡女性人口數已過高峰,未來將斷崖式崩落,導致「能生育的人」快速減少


未來的出生人口數,除了受生育率影響外,也取決於15-49歲育齡女性人數。育齡女性人數高峰出現在2000年,自2001年起開始持續減少,正面臨斷崖式崩落。

2022年台灣育齡女性共546萬人(5,467,472人),據國發會低推估(以生育率0.9計算),20年後(2042年),人數將大幅減少175萬人,減幅近1/3,剩371萬人(3,712,607人)。

不到半世紀以後,2070年育齡女性人數更將大幅減少352萬人,流失高達64%,屆時僅存194萬人。

一旦生育率回升的幅度趕不上育齡女性人數下降的幅度時,到時候的困境不是要不要生的問題,而是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大幅銳減,整體出生人口數將無以止跌回升。




3.「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正相關,台灣女性職涯曲線成獨特倒V字型,導致生育與就業雙低雙輸


台灣女性25-29歲的勞動參與率達最高點89.9%,超越其他先進國家,但由於勞動市場與家庭裡仍存在強烈的性別刻板角色,女性進入婚育階段後進退失據,形成兩波離職潮,30-44歲的婚育離職潮(勞參率重跌12.5%,同一時段瑞典、德國分別升高8.7%、3.7%),和50-60歲的顧孫離職潮(勞參率慘跌30.7%,同一時段瑞典、德國僅小跌3%、6%)。以至於台灣女性職涯曲線呈現獨特的倒V字型,截然不同於瑞典、德國,其女性勞參率隨著年齡而增長,並維持在高原,且其生育率亦高,顯示「生育率」與「女性勞參率」兩者正相關——這便是台灣今天應該效法之處。

台灣女性勞參率自2012年首度突破50%以後,至今沒有什麼長進,2022年只來到51.6%,女性非勞動力人口近500萬人,女性勞動力在25-29歲婚育年齡後,即因肩挑家務育兒,不堪蠟燭兩頭燒,以及與此現象並同的刻板性別角色觀念,而陸續離職,義無反顧,不僅造成勞動力短缺,也因為「生育率與女性就業率正相關」的法則,而陷入低生育泥淖,使國家更缺下一代勞動力。

在持續二十年左右的超低生育率後,台灣即將面臨人口結構的塌陷、勞動力及產業的塌陷,亟待即時逆轉,否則將無以為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這無疑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



解決方案


國際經驗以「性別平等」為基礎,「擴建公共托育服務」+「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人民充分就業,兼顧工作與育兒,邁向高生育率、高女性勞參率


聯合國「人口暨發展計畫」於2019年發佈研究報告《各類低生育率對策成效如何?》該研究報告標舉瑞典政策為典範,顯示以性別平等為基礎的育兒及就業政策,足以逆轉「生育率低、女性勞參率低」的「雙低」劣勢,以達到「生育率高、女性勞參率高」的「雙高」多贏局面。

該報告特別強調德國師法瑞典的成功經驗:德國於本世紀初陷入超低生育率,發給母親的育兒津貼不斷提高,卻無助於事,前總理梅克爾於2007年決定揚棄傳統刻板性別角色,效法瑞典提供普及公共托育,實施符合育兒家庭需求的育嬰假,讓年輕男女兼顧工作和育兒,努力了十年後,成功終結低生育率。——這便是台灣應該立刻去做的事!

再者,2021年挪威研究團隊於《人口與發展評論》發表實證研究《政策能否阻止生育率下降?(準)實驗文獻的系統回顧》,彙整自1970年代以來,各先進國家政策對生育率的影響,再度證明一起實施「大規模擴建公共托育服務」和「育嬰假」兩項政策能積極提升生育率,有效緩解女性兼顧工作者和母親角色的衝突,一方面降低機會成本提高生育率,同時增加女性的勞動參與。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政策建言


1. 破除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


台灣自從2006年由外資企業指出,女性低勞參率造成倒V字型女性就業曲線後,至今不動如山。女性進入職場後,在任何年齡都會輕易以照顧之名「被辭職」,顯示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在二十一世紀台灣依舊根深柢固!顯見只有外資企業在乎女性就業,台灣政府、企業、家庭卻通通都不在意!對此,台灣政府和社會有必要深切反省。

因此之故,下一任總統應推動底下社會基礎工程:(一)破除刻板性別角色觀,藉學校教育、職訓、社教建立人民的性別平等理念,其重點應擺在教育男女共同分擔私領域(家庭)責任,以及教育女性擔當公領域(職場與公職)責任;(二)確立政府以性別平等為基本準則,制定育兒、勞動及相關政策;(三)形塑良善的育兒文化,破除當今盛行的惡性競爭教養方式,及其對小孩及母親的壓力和傷害,所有政策作為尤應避免惡化此錯誤教養方式。

2. 擴建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


擴建公共托育服務是國家重要的投資,也是對女性(母親、阿嬤、照顧工作者)最有利的政策,不但支持兩代女性就業,滿足人力需求缺口,更創造出大量好的就業機會。

唯有公共化服務方能確保「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特性,不以營利為目的,由政府制定合理成本,確保所有家庭皆能負擔得起,達到「平價」;政府訂定服務人員合理薪資,管理保障服務品質,達到「優質」;托育服務依需求設點,以利家長就近送托,達到「普及」。

但,台灣公共化托育服務的質與量都有待提升與加強,正是政策得以著力之處。

(1) 0-2歲: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並提升質與量


2022年0-2歲家外送托率只有20%,等於100位孩子中,只有20位孩子送托家外的托育服務,相應的,仍有大半女性(媽媽、阿嬤)被綁在家中無法就業。女性要就業、家庭要雙薪,就需要公共托育服務支持,同時避免男性背負單薪養家的重擔。

檢視台灣0-2歲托育服務,包含托嬰中心與居家保母,兩大類型,其中全台27,134位居家保母,照顧43,309位兒童,由各縣市共71處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定時訪視輔導,穩定托育品質,並配搭托育補助,有效降低家長托育負擔,可謂公共服務的一環。

居家保母的優勢在於,台灣職場工時長且僵化,對多數雙薪無後援的小家庭來說,保母的收托時間彈性大、照顧比低,加班、出差、生二胎需要的夜托皆能與保母協商合作。但,由於過去錯誤政策的影響,目前整體保母人力面臨嚴重老化,50歲以上保母佔6成以上,不久後將迎來退休潮,服務量能大量萎縮,家長只會越來越難找到保母。

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參採德國成功拉抬生育率時的家外送托率37%,逐年訂定未來四年應達到的目標,藉以推算應充實的托育人員數,並強化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功能,大力招募新手保母,落實定時訪視輔導,實踐居家托育公共化。

(2) 2-6歲: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111學年度全台公共化幼兒園(公立+非營利+互助教保中心)僅佔33%,私立(準公共+私立)佔67%,公私比3:7極為懸殊,公共量能不足,部分服務也不符合時宜。

準公共幼兒園的本質是營利登記的私幼,卻偽稱「準公共」。台灣「準公共化制度」形同韓國「免費私立機構托育」,不乏出現園所巧立名目向家長多收費用、照顧品質參差不齊、教保人員勞動條件不佳等問題,韓國此政策從2012年上路至今已經十餘年,對提升生育及女性就業毫無助益,以致近年韓國生育率居於世界各國之末。

民眾真正迫切需要的是公共化幼兒園(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但部分公立幼兒園仍舊維持四點放學,又放寒暑假,雙薪家庭根本無法使用。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度公共化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開辦率82%,顯示還有18%的托育服務時間不完整。

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將預算改用於改善公幼服務時間及人力編制,責成全國各縣市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讓全國各地有需要的家庭皆能免抽籤得到服務。

(3) 6-12歲: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


公共托育服務應適用於所有年齡階段兒童,包含6-12歲國小學童的課後照顧班,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計算,近年來,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提升的速度極為緩慢,106年度14.5%,經過四年,110年度僅提升2%,來到16.8%。

國小課後照顧班一方面支持家長安心就業,另一方面讓兒童在安全又寬闊的校園內活動,免除交通接送的疑慮;校內多元的活動安排,讓兒童做作業之餘,也鍛鍊體能,及豐富生活知識。實務經驗顯示,此服務能夠充實學童的學習成果,有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若能普及實施,將能發揮厚植未來國力之效。

根據2018年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有高達45.6%的家長認為應加強兒童課後照顧服務,26.4%認為應增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

對此,托盟呼籲,應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支持家庭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就業,也給孩子安全適性的學習空間與內容。

3. 創設「彈性」育嬰假有效支持家長分工育兒,平衡工作與家庭


「公共托育服務」搭配「育嬰假」是國家維持高生育率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但台灣的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請領」、「只能用到小孩滿三歲」,僵化又難用。請領比例女性高達八成,顯示性別間的育兒分工極度不均,難以發揮支持女性就業、支持雙親共同育兒的功能。

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正也是台灣制度改革的解方。讓育嬰假更有彈性,對員工來說,提高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可能,將請假的機會成本降到最低;對雇主來說,穩定留住員工,免去尋找替代人力的時間費用訓練成本,一旦企業職場支持員工育兒,更容易招募員工,員工也更願意生養。且國際經驗證明,彈性育嬰假提高男性請領意願,一旦父母都會請育嬰假且會重返職場,更將減少職場對女性的歧視,回過頭來達到職場環境、育兒分工的性別平等。

對此,托盟呼籲,應儘速修正育嬰假相關法規,允許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以協助父母輪流休假因應小孩生病、幼兒園或保母由於腸病毒等原因停托等等急迫的情境,而能共同兼顧工作與育兒,讓小孩照顧不受疏忽,而又能享有父母雙薪帶來的有利成長環境。

2022/02/16托盟發起「新增親職假」網路連署行動,共收集2,778份支持,底下摘選參與連署之民眾對於新增親職假的迫切需求:

「有了親職假後,我要提前一小時下班接小孩,買菜、煮飯、整理家裡,讓時間更充分運用」(編號14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後,我打算和先生可以在需要處理家務、寶貝有突發狀況時,可以輪流請幾個小時或幾天的假,支持我們持續工作的同時也能好好照顧家庭生活,促進一家人的身心健康!」(編號45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後,小孩生病再也不用用特休假來請了,每年特休假都請在小孩身上還是不夠用,一定會扣到薪水」(編號212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因為不需要擔心小朋友的照顧可以讓自己或另一半在職場上達到更高的效率」(編號2032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可以更彈性請假處理小孩危機議題,不用擔心假不夠不敢用,或是影響考績,也不用趕著下班交通阻塞來不及接小孩!!不會擠壓到夫妻、小孩跟相關照顧者的時間跟情緒,更能維持彼此關係」(編號2143連署者) 














2023年8月8日

【會後新聞稿】230808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父親節政策建言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

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3年父親節政策建言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托盟從2021年父親節開始倡議彈性育嬰假,今天是父親節,育嬰假依舊「零修正」,對此,托盟再度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盡速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升級現行育嬰假制度,允許家長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明,腸病毒停課停托辦法行之有年,以台北市為例,該行政命令從2000年開始實施,後續政府訂有兩性工作平等法、育嬰假等相關法律,但完全沒有整合,以至於雙薪家庭面臨小孩停課,誰來照顧的問題。他指出政府常年注重經濟與企業,未正視年輕女性的需求,因而迎來台灣超低生育率以及企業嚴重缺工。他疾呼,政府不該再無感,否則挽救低生育率的窗口將會消失。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現行腸病毒一次停課7天,一年不會只有一次,但育兒爸媽年資淺、假期短,根本不夠用。家庭照顧假,無薪、一年只有7天,與事假合併計算,一年不得超過14天,一旦家長請完特休、家庭照顧假、事假後,將無假可用,雇主也可不再准假。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用到小孩滿三歲,根本不合用,最終導致媽媽辭職顧小孩,根本不是國家一起養。他指出彈性育嬰假即是解方,請假單位小,激勵爸爸請領,更有助家長輪流照顧,國家、企業支持員工,爸媽才能無後顧之憂續留職場,職場才有勞動力,社會才有下一代新生力。


育有兩位孩子的家長余佳蔚前陣子才脫離腸病毒停課大魔王。他分享,當初小寶的托嬰中心通知因腸病毒需停課七天。她剛換新工作,老公也在上班,需商討誰可以臨時請假接孩子,再視彼此的工作安排輪流請假,涵蓋停托天數。沒想到小寶也中了腸病毒,隔幾天又傳染給大寶,兩個孩子幾乎停課半個月。他只能硬著頭皮,用完特休,再請事假,甚至浮現「乾脆辭職算了」的念頭。身邊全職育兒的朋友也不好過,他考量老公請假,工作就可能就不保,所以根本不敢回職場。最後,他殷切期盼能有彈性育嬰假,讓家長分工照顧孩子,一起好好上班,而不是犧牲一方的職涯。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分享,女性的能力不亞於男性,但在學校家長會很多志工都是因育兒離職的年輕女性,犧牲職涯對女性不公平,對社會也是損失。他強調,托盟依據國際經驗倡議彈性育嬰假,但政府無動於衷,每年國發會僅只於提醒社會將面臨嚴重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卻沒有任何作為。對此,政府應該慎重思考,有效的因應問題。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指出,政府給予企業跟員工兩者之間的彈性差異大,勞基法賦予企業較多的彈性,以因應生產需求,包括做二休二、一天工作12小時,或為了趕單可有更多加班。相對的,法定制度對員工育兒需求的工時彈性卻非常少,實施彈性育嬰假將會有所平衡。他補充說明,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由就業保險發放,目的是穩定就業,讓員工不因育兒退出職場,而彈性育嬰假是在既有六個月、八成薪中,可彈性的以小時或日使用,請假更彈性,勞資才雙贏。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直指,面對員工爸媽的育兒需求,勞動部總回應,可請特休假、特休用完請事假,他批評這樣的回應非常不適切,一來特休假根本不夠用,且是為了讓勞工休息,而事假則會扣薪。他說明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以奧地利、挪威、丹麥為例,國家給家長充足的選擇,可以小時或日請、可以分區段請、甚至用到小孩達某個歲數,但台灣的制度僵化只能以月請,育兒家長撐得非常辛苦。各國應對少子女化,翻修多次育嬰假制度,台灣低生育率極為嚴重,卻僅變動過兩次,他呼籲政府應盡速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員工作爸媽。



【新聞稿】230808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父親節政策建言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

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父親節政策建言2023.08.08





近期腸病毒來勢洶洶,育兒家長憂心忡忡,每年 5 月底至 6 月中為腸病毒高峰期,9月份開學後會再度出現一波流行[1]。就現行規定,學前托育機構(托嬰中心、幼兒園)同一班級一週內有兩名(含兩名)兒童診斷為腸病毒感染,該班級應停課7天。托嬰中心、幼兒園收托兒童數多、家中育有兩位以上孩子,交叉感染、輪流生病的機率高,所以停課7天往往不會只有一次。

有關腸病毒停課的行政命令行之有年(附件顯示台北市於2000年起即已實施),這套行政命令與支持員工育兒的相關法規,極度欠缺統合性的考量,完全未顧及家長的需求,以致有職家長面對停托停課焦頭爛額。盤點現有制度:特休假,育兒爸媽年資淺、假期短,照顧小孩根本不夠用;家庭照顧假,無薪、一年只有7天,一次就梭哈;家庭照顧假與事假合併計算,1年不得超過14天;特休、家庭照顧假、事假用盡後,家長將無假可用,雇主依法可以不再准假;而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用到小孩滿三歲,根本不合用。



在當今社會中,家庭必須雙薪才生養得起小孩(只有一份薪水,要養小孩,外加自己和小孩的媽,是不可能的);而有了小孩,現行制度真的會令家長撞牆!育兒階段,孩子生病、有突發狀況是常態,多數雙薪、無後援家長往往用完特休假、家庭照顧假(育嬰假依照現行規定根本不合用),接著只能請事假,但事假也沒辦法一直請啊。做爸媽要有心理準備,為了兼顧工作與育兒,可能會扣薪扣假到犧牲職業生涯;相對的,為了永續職業生涯,不生孩子反而是上策!

台灣生育率直直落,顯然肇因於我國制度常年偏重經濟與企業,卻嚴重輕忽生育的面向,以致兩套制度之間牛頭不對馬嘴,育齡男女難以同時擁有工作和小孩。後果現在已經擺在我們面前:長達二十餘年的超低生育率,導致企業嚴重缺工!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僅6萬6,028人,全年新生兒人數恐怕不到13萬。然而,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依照目前的生育率,根據國發會人口推計,不到50年後,於2070年,幼年人口將會砍半,青壯人口(勞動力)將少於高齡人口,而高齡人口將以75歲以上的超高齡者居多。找回嬰幼兒,是台灣政府和社會的第一要務!嬰兒生得出來,幼兒能夠好好成長,台灣才有未來。行政院、立法院、企業應正視家長的育兒煎熬與困境,切勿再將育兒責任丟回給個別家庭獨自承擔,放任生育率持續低迷。



對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

現階段政府應儘速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升級現行育嬰假制度,允許家長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


政府應帶領社會、企業共同成為家長的育兒神隊友,透過制度支持家長不分性別,一起安心工作、安心育兒,進而願生能養。



「這些痛苦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現代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困境


「生小孩前,沒想過沒後援會有這麼大的麻煩,停課蠻煩的,認真覺得蠻煩的,只要一停課,我跟先生的壓力就會很大,我們得要輪流請假,這些痛苦不是說熬過就好,而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見招拆招。對我來說,大家可以好好的上班上學就是最滿意的安排了。」


這位媽媽的心聲相信也是每一位家長的心聲。當前社會雙薪家庭為主流,家長要上班,孩子要托育。送托後經常遇到孩子生病、學校停托停課等突發狀況,現在就連孩子還未送托,家長也會超前佈署地在網路上向前輩們請益:「孩子送托後,是不是會經歷感冒生病的輪迴?」、「沒有長輩後援,孩子生病、學校停課,爸媽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家長的解方是:

  1. 咬緊牙關輪流請假:特休不夠用,再請無薪家庭照顧假、無薪事假,一年最多也只有14天,扣假扣薪就算了,畢竟孩子需要有人照顧,但假請太多,往往還要被長官關切、被同事白眼。

  2. 忍痛犧牲(媽媽)職業生涯:不少過來人往往就是建議媽媽不要太快重返職場,熬過育兒階段再上班,或退而求其次,先找兼職工作、做外送等,彈性且可配合小孩照顧的工作。

  3. 求神拜佛進友善育兒職場:求職面試時,說明育兒需求,祈求找到支持員工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好公司、好雇主、好同事。

從家長的上述解方中,可以看見,國家疏於支持家庭養育兒童,家長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國家一起養」,而是「自己生的孩子,你自己扛」,非常的無力、無奈。

給我彈性育嬰假!政府應實質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托盟從2021年父親節開始倡議政府應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再進化台灣的育嬰假制度,不變動育嬰假既有的請領天數、給付額度,僅需創設一個更符合育兒家長需求的選項:可以以「日」或「小時」請領,且使用至小孩滿八歲。


 

隔年2022年,托盟提出「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就業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由立法委員林淑芬、吳玉琴、洪申翰、范雲共同提案,並獲得朝野立委連署支持。同年年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委員會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中,國際審查委員也指出,臺灣的育嬰假制度仍然很僵化,建議政府研究並參考國際經驗,改善育嬰假,以設計一個永續和彈性的制度為目標。

兩年過了,今日適逢2023年父親節,育嬰假制度「零修正」,而生育率持續下探、育兒痛苦指數持續上升。對此,托盟引用民眾連署「我要彈性育嬰假」的心聲,再度呼籲政府正視育兒家長的需求,盡速修法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爸爸參與育兒,支持媽媽持續就業、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兼顧工作與家庭。 


「如果有彈性育嬰假,學校發生腸病毒或疫情,需要請多天假,就可以向公司請假。目前自己年假不夠,請假反而被扣薪。」(編號連署162-育有0-未滿2歲、2-未滿6歲幼兒的媽媽)



「如果有彈性育嬰假,可以因應疫情、腸病毒、臨時突發狀況,可以與伴侶彼此分工,彈性運用,沒有後援真的很辛苦,如果有的話會減輕不少壓力。」(編號連署366-育有0-未滿2歲、2-未滿6歲幼兒的媽媽)



「寶寶雖然送托嬰中心,但常常會有些突發狀況需要回家照顧小孩,現行育嬰假非常沒有彈性,無法分散請假,且對於初入職場的爸媽,特休假根本不夠用,這時若有彈性育嬰假可以使用,負擔一定會減輕很多。」(編號連署961-育有0-未滿2歲嬰幼兒的爸爸)



「如果有彈性育嬰假,能保障父母的工作與收入,不只可以平衡工作與家庭,還可以在小孩多次生病時,有不扣薪的假期可以申請。依以往經驗,腸病毒傳染盛行時,托嬰就連續兩個月停課兩次,每次都5天以上。當父母當然不願意小孩生病,在沒有其他後援照顧小孩,又必須雙薪的情況下,連續兩次這樣請假,再多特休假還是不夠使用,到最後請假只能含淚扣薪,甚至長官還懷疑是不是想偷懶。」(編號連署2521-育有0-未滿2歲嬰幼兒的爸爸)


「夫妻都是雙薪家庭且無後援,雙薪父母常因雙寶疾病、雙寶公立學校的上下課和寒暑假制度、疫情等...需要向公司請假,特休不夠用,請事假還要被扣薪扣全勤,需要看長官同事眼色及造成公司困擾,父母壓力也很大,這樣誰敢生小孩...懇望修法新增彈性育嬰假!」(編號連署2580-育有2-未滿6歲幼兒的媽媽)




[1] 衛福部疾管署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2022


附件、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幼兒園與短期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腸病毒通報及停課作業規定1081031修正




2023年5月11日

【會後新聞稿】230511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下一任總統的政策建言:下一個四年是救台灣人口的最後機會! 端賴結合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下一任總統的政策建言


下一個四年是救台灣人口的最後機會!


端賴結合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2023年母親節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喊出:「新總統三任務,奠立性別平等基礎工程、建立普及公共托育、創設友善育兒職場!」提出給下一任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建言。




台灣生育率去年創新低來到0.87,據國發會推估,不到半世紀以後,人口將減幅高達1/3,屆時幼兒人口比例近乎砍半,老年人口比例甚至超過青壯年,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疾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不能讓災難發生!劉毓秀分析,生育率跟女性就業率息息相關,台灣女性職涯曲線為獨特的倒V字型,20年來沒有改變,女性在25歲勞參率達最高峰,但到生育年齡就往下墜,女人不斷被辭職,顯示傳統性別角色依舊。相反的,瑞典與德國生育率高,女性勞參率從婚育到60歲皆維持在高檔,其中45-49歲階段,台灣比瑞典、德國分別低15%、9%;到55-59歲成熟勞動力階段,又擴大為44%、34%,顯示長程國力的差距。而201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研究報告說明,唯一被證明有效提升生育率的做法是──普及公共托育服務,瑞典為典範,德國效仿後也成功拉抬低生育率。北歐國家維持雙高,是因為他們知曉「女性站到了人口難題的中心點上」,因此「女性成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以性別平等為基礎,建置公共托育服務與彈性育嬰假,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台灣應該大力效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台灣有公共托育服務、有育嬰假,但保母難找、公共化幼兒園難抽、育嬰假更是難用。因此,下一任總統亟待著力的政策有,首先,破除傳統刻板的性別角色,育兒與勞動政策都應以性別平等為基礎,並形塑良善育兒文化。再者,建立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公共托育服務,包括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擴增保母的質與量;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最後,有關修法創設彈性育嬰假,他分享,勞動部最新111年度調查顯示,比較去年,企業雇主同意育嬰假以日或小時請領的比例提高到48.4%,中小型企業贊成的比例也提高,尤其是29人以下規模企業。他期許下一任總統,大刀闊斧,建置彈性育嬰假,支持家長認真工作、快樂分工育兒。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強調,選舉將近,未來一定有非常多發現金、討好選民的政策,但就算有錢,在高度私有化的市場可能還是買不到托育服務,尤其在偏鄉,這只是助長政治人物、政府的怠惰,政府應投入高度資源提供公共托育服務。此外,他分析台灣職場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並不符合勞動者本身需求,缺乏彈性,導致職業女性難以兼顧照顧老幼,只好退出。對此,下一任總統應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支持勞工不分性別,一起工作一起育兒。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分享,性別平等與生育率息息相關,在國際上已經是常識,但在台灣並不然,去年在CEDAW結論性建議,國際審查委員指出,台灣生育率極低,政府面對男性請領育嬰假比例低,卻沒有任何作為。研究都清楚說明,鼓勵男性請育嬰假,一要彈性、二薪資替代率要高,育嬰假彈性化是政府立即可以做的,中小型企業比例高根本不是問題,瑞典中小型企業達95%以上,育嬰假最具彈性,顯然只是政府的意願。他也強調,未來總統要意識到近年來0-2歲托育需求快速上升,年輕人知道養活自己是前提,並不會輕易放棄工作,政府必須跟上人民需求,提升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讓家長安心找保母。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指出,蔡政府說0-6歲國家養,其實並不然!行政院先前公布擴大平價教保服務與減輕家長育兒負擔的成績單,顯然沒有提升生育率、沒有減緩教保人員缺工情形、沒有提升照顧品質,問題出在政策錯誤。政府力推準公共化幼兒園,營利為本質的業者,一邊拿政府補助,一邊超收學生、超收學費、任用黑牌老師,無助減輕家長負擔、改善老師勞動條件、提升照顧品質。他呼籲,廢止準公共化幼兒園,補足人力與經費改善公幼課後留園服務,並依需求設立公共化幼兒園。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說明,絕大多數國小學童放學後都到安親班或給長輩照顧,但6-12歲階段孩子需要寬敞安全的活動空間及適切的學習發展,這是絕大多數課後機構沒辦法提供的。且108課綱強調自主學習,減少大量機械式的抄寫練習,國小課後照顧班的活動安排正是增加孩子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與同儕討論的學習場域,同時也減輕家長的壓力。但目前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極低,110年只有16.8%,呼籲應該提高到30%。


【新聞稿】230511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下一任總統的政策建言:下一個四年是救台灣人口的最後機會! 端賴結合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下一任總統的政策建言


下一個四年是救台灣人口的最後機會!

端賴結合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2023年母親節




台灣在持續二十年左右的超低生育率後,即將面臨人口結構的塌陷、勞動力及產業的塌陷,亟待即時逆轉,否則將無以為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這無疑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


聯合國「人口暨發展計畫」於2019年發佈研究報告《各類低生育率對策成效如何?》直指,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程度高的社會,見證了頑固的極低生育率,例如東亞國家,包括台灣、南韓,這些國家提供有限的公共托育服務、對女性就業支持度低,以至於陷入「生育率低、女性勞動參與率低」的「雙低」困境。該研究報告以北歐國家-瑞典說明,逆轉雙低劣勢,端賴「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以達到「生育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的「雙高」多贏局面。


再者,2021年挪威研究團隊於《人口與發展評論》發表實證研究《政策能否阻止生育率下降?(準)實驗文獻的系統回顧》,彙整自1970年代以來,各先進國家政策對生育率的影響,再度證明「大規模擴建公共托育服務」和「育嬰假」兩項政策一起實施能積極提升生育率,有效緩解女性兼顧工作者和母親角色的衝突,一方面降低機會成本提高生育率,同時又增加女性的勞動參與。托盟因此向各政黨下一任總統候選人指出,現階段亟待實施下列政策:



一、 破除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


二、 建立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公共托育服務,包含

0-2歲: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並提升質與量

2-6歲: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6-12歲: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


三、 建構友善育兒的職場,創設彈性育嬰假



在當今台灣,女性站到人口難題的中心點上,應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托盟敦促總統候選人,為因應新世紀的女性角色、新世紀的家庭型態,應大刀闊斧,加速投資性別平等,從公共托育服務和勞動職場兩大領域,支持女性就業、支持家庭雙薪工作共同養育。根本性的解決台灣的人口危機,方能永續勞動力、維持經濟成長的動能,讓台灣站穩在全球不可或缺的位置。

台灣正面臨嚴峻的人口危機


台灣總人口2千3百萬人,人口結構為青壯年(15-64歲)佔主力70.4%,幼年人口(0-14歲)佔12.1%、老年人口(65歲以上)佔17.5%。去年生育率掉到了0.87的新低點(按:生育率是平均每位女性一輩子所生育子女人數),新生人口持續折半中(按:父母平均生育約2名子女,才能維持穩定的人口結構),而高齡人口比例不斷增高。

據國發會低推估(以生育率0.9計算),不到半世紀以後,於2070年總人口數將減少815萬,減幅高達1/3,來到1千5百萬人。屆時幼年人口比例將近乎砍半,老年人口比例則是現在的近3倍,形成「幼不到一成、老則近半」的結構;社會主力的青壯年人口(工作人口)則大幅下降為46.5%,略低於老年人口。


下一任總統必須了解,上述人口趨勢,是台灣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


台灣特殊的倒V字型女性就業曲線與「雙低」現象


北歐各國之所以能夠超前部署,是因為他們早就看出「女性站到了人口難題的中心點上」,因此「女性成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挪威學者Helga Hernes 1987年語)。台灣今天無疑也有必要將女性作爲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
,這不僅為了女性,更是為社會的許多重要面向著想。台灣遲遲不知道要這樣做,以致落入層層危難。於1990年代,年度《勞動力調查》屢屢於分析中指陳,只要提升女性勞動率一、二個百分點即足以解除勞動力缺,可惜政府旋即轉而求助於外勞,錯過了治本的作為。


接著在2006年於經濟永續會議中,外資企業表示他們面臨的難題是留不住優秀台灣女性員工。當時的勞委會據此作出「台灣女性職涯曲線及國際比較圖」,此圖顯示,跟其他國家比較,台灣女性職涯曲線呈現獨樹一幟的倒V字型,顯示台灣女性在婚育年齡後陸續退職,進入中年也持續退職,有去無回,一瀉千里。經濟永續會議經濟及勞動組以此圖及相關數據為根據,決議「補足勞動力缺口之作法,應以促進女性就業為第一優先」。但這一次也再次錯過,以致到2023年的今天,獨特的倒V字型女性職涯曲線始終不動如山(見下圖)。受影響的不只是勞動力而已,更是生育率!其間關聯,是解開低生育率危機的關鍵密碼。






由上圖可知,生育率與女性勞參率息息相關,瑞典、德國女性從婚育至60歲,勞參率持續維持在高檔,生育率也最高(2021年分別為1.67與1.58),形成「雙高」。日本女性勞參率居中,其生育率(1.3)也居中。而韓國女性25-49歲育齡女性兼顧就業與婚育的困難度最大,其生育率當然墊底(2021年為0.81,2022年降至0.78);倒V字型曲線的台灣,育齡女性勞參率高於韓國,生育率也稍高,2021年為0.98,2022年降至0.87。這些數字形成一幅尋寶圖,藏著台灣女性生涯困境與低生育率形成因素,以及解決之道。


台灣和韓國落入「雙低」(低生育率+低女性就業率),關鍵原因在於,當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大量進入勞動市場,但性別刻板角色仍強烈存在勞動市場跟家庭領域,以至於女性面對工作與育兒的失衡,被迫在工作、育兒之間二選一,造成生育與就業雙輸,不僅勞動力短缺,下一代勞動力更缺,此外,低生育率也將導致超高速高齡化,大大加重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


台灣如何逆轉「雙低」,邁向「雙高」?
關鍵因素為女性勞動參與


台灣的倒V字型曲線顯示,女性於25-29歲達到就業率最高峰,明顯高於其餘國家,其後緊接著婚育期,陸續退出職場,就業曲線於30歲出頭、35歲左右、40歲出頭分別與瑞典、德國、日本發生死亡交叉,在這些死亡交叉點之後,後三國女性就業率超車台灣。「雙高vs雙低」之法則,預示了台灣與其他三國生育率的差距。


201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的研究報告提示,德國效法瑞典政策,而成功走出低生育率泥淖,值得其他國家參考。德國於本世紀初陷入超低生育率,發給母親的育兒津貼不斷提高,卻無助於事,前總理梅克爾於2007年決定揚棄傳統刻板性別角色,效法瑞典提供普及公共托育,實施符合育兒家庭需求的育嬰假,讓年輕男女兼顧工作和育兒,努力了十年後,成功終結低生育率。——這無疑是台灣今天應該做的!我們大致可以說,台灣只要專注於追趕德國育齡女性就業率,就可以逐漸追上德國的生育率(1.5以上)!


我們應了解,女性勞動力與生育率兩者的關聯,追根究底而言,標示的是一個國家對具有關鍵意義的女性工作權的保障是否完備。在新世紀,女性追求平等、自主和自我實現,有了這些,她們才會願意考慮生養小孩。北歐各國抓住了這個竅門,實現「雙高」(高女性就業率+高生育率)。


前述政策可促成具體實踐當前台灣各方提出的「六歲國家養」訴求。北歐制度即是藉著全面支持「壯有所用」,而實現「小孩由國家與父母一起養」。


北歐政策的核心價值為性別平等,正因投資性別平等,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他們認為,「促進工作上的性別平等不僅是對的事情,更是明智的事情」。北歐國家女性勞動參與率處於領先地位,背後支撐的重要政策為:一、為所有人提供高品質、平價的公共托育服務,支持女性生產後續留職場,並創造大量的托育工作機會。二、促進雙親共享的育嬰假,奠定男性參與育兒,促進更幸福、更健康的家庭。三、北歐各行業的雇主也意識到,彈性的工作安排不會妨礙生產力,反而可以減輕壓力,更使工作的男女都能承擔家庭責任。北歐經驗告訴全世界,投資性別平等,顧及女性權利,並不削弱國家生產力,反而促進更大的經濟力。


事實證明,北歐各國經貿競爭力非常強。2022年國家競爭力排行榜台灣第七名,讓我們沾沾自喜,而北歐的丹麥位居第一名,瑞典第四名,挪威第八名,芬蘭第九名!北歐和台灣一樣,都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台灣真的可以放心學習德國師法北歐,不僅可解除威脅著社會存續的超低生育率,更可充足世世代代的勞動力,強化永續經濟力!女性職涯曲線圖中,台灣與瑞典、德國女性勞參率(45-49歲勞參率台灣比瑞典、德國分別低15%、9%,到了55-59歲的成熟勞動力階段,擴大為44%、34%!)及生育率的巨大差距,正顯示著長程國力的差距啊!



亟待下一任總統著力的現階段政策作為:


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普及公共托育+友善育兒的職場


2019年聯合國研究報告指陳,性別平等是北歐政策的核心,而德國採納北歐經驗,成功解除低生育率,值得其他國家參考。今天的台灣必須認真師法!才有可能像德國一樣,逐漸逆轉「雙低」,脫離低生育泥淖。


首先,必須體認,基於「性別平等」的信念,支持女性充分就業是解除低生育率的不二法門,也是補足勞動力缺口、提升國家經濟力的妙方;其配套則是「普及公共托育」,以及「彈性好用的育嬰假」,最終方能造就女性勞參率與生育率的「雙高」。托盟循此邏輯,檢視臺灣現有制度,提出現階段亟待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破除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


台灣自從2006年由外資企業指出,女性低勞參率造成倒V字型女性就業曲線後,至今不動如山。女性進入職場後,在任何年齡都會輕易以照顧之名「被辭職」,顯示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在二十一世紀台灣依舊根深柢固!顯見只有外資企業在乎女性就業,台灣政府、企業、家庭卻通通都不在意!對此,台灣政府和社會有必要深切反省。


因此之故,下一任總統應推動底下社會基礎工程:(一)破除刻板性別角色觀,藉學校教育、職訓、社教建立人民的性別平等理念,其重點應擺在教育男女共同分擔私領域(家庭)責任,以及教育女性擔當公領域(職場與公職)責任;(二)確立政府以性別平等為基本準則,制定育兒、勞動及相關政策;(三)形塑良善的育兒文化,破除當今社會盛行的惡性競爭教養方式,及其對小孩及母親的壓力和傷害,所有政策作為尤應避免惡化此錯誤教養方式。



二、建立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公共托育服務


1. 0-2歲: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並提升質與量


台灣職場的工時長且僵化,居家保母的收托時間彈性大、照顧比低,家長與保母配合得宜,將可獲得各種零碎,但又不可或缺的支援,包括加班、出差、生二胎需要的夜托等。保母托育對生育來說具有「頭過身就過」的關鍵功能,不至於讓「媽媽放棄工作,自己熬過」成為生育的障礙。眾多母親表示:「有保母,讓我敢生第二胎。」顯見,一旦家庭擁有就近、可信賴的保母托育,不但可以支持家庭生養,更提升追加的意願。然而,台灣整體保母的人力老化嚴重,且人數不足,家長需求卻逐年提高。因此,政府應強化全臺各縣市共71處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功能,落實定時訪視輔導,穩定保母托育品質,讓家長安心,並配搭托育補助,有效降低托育負擔,使居家托育實現實質的公共化。再者,應充足保母人力,擴增居家托育服務量能。此外,建議鼓勵地方政府設置公共托嬰中心。

2. 2-6歲: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著名加拿大學者Henry Milner比較北美和北歐制度。在北美,人們為了有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學校、醫院和其他措施,而追求排他性的優勢地位,從事越演越烈的競逐。相較之下,北歐的包容性公共服務對象涵蓋中產階級和其他階級,其服務品質和可靠性達到中產階級所認可的水準,因此一方面能夠讓中產階級認同且支持,不會另尋排他性服務,而另一方面,這個包容性服務系統也容納社經較弱勢階層,提升後者的生活及智識水準、工作能力,並享有社會安全,因而不會訴諸反社會行動,如此形成良性循環。Milner強調,關鍵因素在於,這包容性服務須由公共領域——而非自由市場——提供。


托盟強調,正如Milner指出的,托育攸關幼兒和女性(教保人員和母親)的基本需求,必須由公共領域——而非營利市場——提供。所謂「準公共化幼兒園」其實是假公共,不僅欺騙人民,更犧牲(女性)教保人員及幼兒權益。台灣「準公共化制度」形同韓國「免費私立機構托育」,不乏出現園所巧立名目向家長多收費用、照顧品質參差不齊、教保人員勞動條件不佳等問題,韓國此政策從2012年上路至今已經十餘年,對提升生育及女性就業毫無助益,這由2021年韓國女性職涯曲線圖可清楚看出。台灣私立幼兒園收托比例高達七成,助長育兒軍備競賽,讓年輕人舉白旗,去年生育率世界倒數第二名,最後一名則是私營幼托機構佔比高於台灣、小孩教育也比台灣更加惡性競爭的韓國。台灣慎勿繼續仿效韓國,這是飲鴆止渴之舉!


民間團體多年來呼籲,政府應擴增公共化幼兒園,將「公共化幼兒園」收托幼兒佔比由三成拉高至七成,政府也多次予以承諾,但卻於2019年起,改稱將使「公共+準公共幼兒園」佔比拉高至七成。由此可知,行政院計畫將大量以「假公共的準公共幼兒園」魚目混珠,負面效應令人擔憂。


托盟強調,準公共幼兒園的真面目是營利登記的私幼,偽稱「準公共」,並無法改變其營利本質,它絕對不可能像公共幼兒園一樣,以幼兒利益、(女性)教保人員合理待遇為優先考量。研究指出,政府(公部門)和營利市場隸屬不同的範疇,政府注定無法有效越界管理營利市場,因此自然不應把事關人民基本需求之事項委諸營利業者,否則必將肉包子打狗,漏洞百出,陷政府本身於不義。托育是兒童和女性的基本需求,政府萬萬不應把它交到營利業者手中,尤其是在低生育率危及國家存亡之際!


我們必須牢記聯合國2019年研究報告的提醒:各國若想有效因應低生育率,應像德國一樣訂立正確的大方向,把一堆雜湊的、互相衝突的政策擺在一起,是不會有效果的。台灣準公共幼兒園,無疑是跟正確的大方向相衝突的。


但民眾抱怨「公共托育量能不夠」、「公立幼兒園四點放學,又放寒暑假,收托時間不友善」!為了讓每一位孩子得到適切的照顧、讓每一位教保人員(絕大多數都為女性)獲得勞動條件好的工作、讓家長(尤其是女性)得以安心送托,重返職場繼續工作,沒有捷徑,改革公立幼兒園的收托時間,建置符合家長合理上班時間的普及式公共托育服務是唯一正途。


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將預算改用於改善公幼服務時間及人力編制,並協助全國各縣市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讓全國各地有需要的家庭皆能免抽籤得到服務。


3. 6-12歲: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


公共托育服務應適用於所有年齡階段兒童,包含6-12歲國小學童的課後照顧班,國小課後照顧班一方面支持家長安心就業,另一方面讓兒童在安全又寬闊的校園內活動,免除交通接送的疑慮;校內多元的活動安排,讓兒童做作業之餘,也鍛鍊體能,及豐富生活知識。


根據2018年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有高達45.6%的家長認為應加強兒童課後照顧服務,26.4%認為應增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計算,近年來,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提升的速度極為緩慢,106年度14.5%,經過四年,110年度僅提升2%,來到16.8%。


對此,托盟呼籲,應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支持家庭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就業,也給孩子安全適性的學習空間與內容。


三、建構友善育兒的職場,創設彈性育嬰假


「公共托育服務」搭配「育嬰假」是國家維持高生育率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但台灣的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請領」、「只能用到小孩滿三歲」,僵化又難用。此外,請領比例女性高達八成,顯示性別間的育兒分工極度不均,難以發揮支持女性就業、支持雙親共同育兒的功能。


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正也是台灣制度改革的解方。讓育嬰假更有彈性,對員工來說,提高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可能,將請假的機會成本降到最低;對雇主來說,穩定留住員工,免去尋找替代人力的時間費用訓練成本,一旦企業職場支持員工育兒,更容易招募員工,員工也更願意生養。且國際經驗證明,彈性育嬰假提高男性請領意願,一旦父母都會請育嬰假且會重返職場,更將減少職場對女性的歧視,回過頭來達到職場環境、育兒分工的性別平等。


對此,托盟呼籲應儘速修正育嬰假相關法規,允許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以協助父母輪流休假因應小孩生病、幼兒園或保母由於腸病毒等原因停托等等急迫的情境,而能共同兼顧工作與育兒,讓小孩照顧不受疏忽,而又能享有父母雙薪帶來的有利成長環境。





總結而言,台灣「生育率低、女性勞動參與率低」的「雙低」造成的負面效應,已經開始衝擊台灣社會,讓我們具體預見「缺勞動力、超低生育率、超高速超高齡化」三重危機重擊下的未來。國際經驗已指出明確的解套辦法──將「雙低」翻轉為「雙高」的關鍵在於投資女性、投資性別平等,具體透過建制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式公共托育服務,以及創設彈性育嬰假,讓國家、企業、社會一起強而有力地支持女性續留在職場,貢獻勞動力;支持家庭在生兒育女後,仍維持雙工作、雙育兒的平等分工,因而能夠孕育下一代,充實勞動力,並永續未來勞動力。


托盟期許下一任總統候選人洞察前述環環相扣的道理,帶領台灣突破「雙低」困境,朝向「雙高」邁進,健全人口結構,穩定國家整體發展。


最後,托盟將提供此建言給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並請他們給予回應。托盟將於大選前擇期公開他們的回應,並進一步給予公開回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相信,這種北歐模式的政策構想集思廣益所達成的社會共識,能夠帶台灣走出困境。





2023年3月8日

【會後新聞稿】230308 企業、政府看過來——勞動力短缺+低生育率,解套有方!2023年婦女節建言記者會

 

企業、政府看過來——勞動力短缺+低生育率,解套有方!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3年婦女節建言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今天是婦女節,托盟邀集跨黨派立委召開記者會,喊出「撐起女性勞動力,挽救台灣低生育率」,共同向政府與企業提出三項嚴正請求:一、所有企業皆應落實ESG,揭露「支持女性就業與支持員工育兒」的相關作為。二、台灣永續發展指標(SDGs)應納入「女性勞動力」永續項目。三、政府應儘速推動「新增親職假」(彈性育嬰假)修法,實踐職場和家庭內的性別平等。






托盟召集人劉毓秀直接點出,台灣去年生育率0.87,出生人口僅13萬多,更驚人的是育齡女性人數正斷崖式崩跌,若維持目前生育率,二十年後人數將大幅減少175萬人,減幅達1/3,等於生小孩的媽媽不見了!他以瑞典跟德國為例,該國女性就業率、生育率雙高的關鍵在於,破除傳統性別角色、提供普及公共托育、改革育嬰假,先提升女性勞參率,進而提升生育率。看回台灣,女性在育齡階段就退出勞動市場,成熟勞動力比瑞典德國少了數十個百分點,表示我們可以進步的空間很大!「女性位居人口難題的中心點,因而成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他引用挪威著名學者Helga Hernes的名言提醒政府與企業應拿出具體作為,實踐性別平等,認定每一位國民作為「勞動者+育養者」雙重角色,才能確保台灣永續發展。


托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現代女性注重職業生涯的永續發展,不輕易放棄工作,確保環境職場友善育兒,才願意生養小孩。企業應自主遵循GRI準則編制永續報告書,揭露組織如何支持女性就業與員工育兒,尤其企業當前使用的勞動力,是社會過去的積累,更應承擔催生未來勞動力的責任。他也直指,行政院台灣永續發展指標將聯合國「支持女性、男性充分就業」目標窄化成「降低失業率」,一來女性角色不見了、二來台灣有大半女性因育兒家務被困在家,未進入勞動市場,何來就業與失業的問題?呼籲政府重新聚焦在支持女性就業。


立法委員范雲提及,台灣性別平等程度亞洲第一名,但女性仍因為婚育中斷就業,現在女性受到高等教育,職場是自我實現的重要機會,政府應對症下藥,支持家庭雙薪就業雙育兒。他呼籲,勞動部要改革,回應台灣職場上育兒爸媽對彈性育嬰假的殷切期盼,協助解決育兒家庭時間貧窮的問題,尤其育嬰假彈性化,有近半數企業支持,規模越小、支持程度越高,員工支持程度也高達八成。


立法委員王婉諭接著表示,政府總說少子女化是國安問題,卻只想以發現金解決,無法實質協助家長減輕育兒壓力。他指出我們有法規,但落實成效不彰,如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100人以上企業要設置哺集乳室、提供育兒相關措施,但達成率非百分之百,勞動部應該要督促落實。他也期許新上任的陳建仁院長,應拿出大刀闊斧的決心解決少子女化問題,切勿敷衍了事,並要求制度應盡速調整,讓彈性化的育嬰假成為育兒家長的後盾。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要解決勞動力短缺、勞保面臨破產的問題,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才是解方,政府要認清只有女性可以扮演勞動者跟再生產勞動者,也只有落後國家的女性才需要在工作、育兒之間二選一,而我們的女性通通都要!隨著今天永續的主軸,他也指出聯合國永續指標SGD5設定,國家應提供公共服務、基礎建設共同分擔家庭的育兒家務責任,但轉化成台灣,目標只剩下宣導家庭分工。他也補充說明,新增親職假的修法,家長可請的天數都一樣,只是單位更小可以日或小時使用,且用到小孩滿八歲,並不會增加企業支出,對此大聲疾呼政府、企業應共同支持,才能有效推動。


立法委員吳玉琴提醒,2026年台灣將邁向超高齡社會,但女性一直被塑造成無酬的照顧者角色,他呼籲政府應重新審視女性角色,制度性的支持女性就業、支持家長兼顧工作與家庭,尤其對女性的支持,正是對產業的支持,因為女性勞動力是支持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另外,有關育嬰假彈性化,勞動部一再以有五成以上的企業反對,來推託改革,他說,如果勞動部觀念不改,年輕朋友沒有人敢生了!


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戴靖芸分享,職場懷孕歧視的問題仍層出不窮,雇主對懷孕者言語霸凌、請育嬰假被刁難、甚至有老闆規定女性員工必須輪流請育嬰假,不能同時生小孩,甚至有準爸爸請育嬰假時,老闆罵老婆沒用,才會輪到他請。台灣少子女化怎麼救?國際研究已說明,要讓女性不受婚育、照顧而影響就業。他呼籲企業一定要將員工同時作為照顧者角色納入考量,支持男性女性共同分擔照顧責任,這也將會是企業爭取人才的優勢。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點出,很多企業都說有遵循ESG,但大部分就是撿撿垃圾、淨灘、做環保,缺乏落實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面向。他對企業提出嚴正申明,組織應該將如何創造友善育兒、支持女性就業的作為納入ESG指標。尤其社會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險制度岌岌可危,這些連鎖效應都有賴支持女性就業,支持共同育兒,才能延續我們的下一代。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帶大家回顧,38婦女節是女性勞工爭取合理勞動條件的街頭運動,今天照顧勞動密集的產業,長照、幼托仍以女性勞工為主,高工時、低工資、低福利,懷孕就被迫離職,根本沒有機會請育嬰假。他提及SDG8有一項目標是,政府應保護勞工權益,為所有人創造友善環境,就此,呼籲政府應該用政策要求企業保障女性勞動權益。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分享自己的觀察,他在家長團體服務,學校志工近九成是女性,年輕、高學歷、有專業,但都因為孩子離開職場,相對的,男性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女性。社區大學中,學員年齡偏高、女性超過75%,他猜想男性長期負擔經濟責任,退休後沒有力氣終身學習。針對這些情況,他覺得有點可悲,並呼籲政府、企業、社會應該要大力支持,無論男性、女性都可以兼顧工作者跟照顧者的角色。

【新聞稿】230308 企業、政府看過來——勞動力短缺+低生育率,解套有方!2023年婦女節建言

企業、政府看過來——勞動力短缺+低生育率,解套有方!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3年婦女節建言



近期國際上有兩股「永續力」浪潮來襲-「SDGs」與「ESG」。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也在2019年提出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近期又掀起ESG浪潮,強調企業應重視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對長期經營的影響,投資人不再只是關注企業的財務報酬,非財務因子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為跟上趨勢,金管會也於2020年啟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強化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談永續,人口和勞動力是重要基礎,但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去年生育率0.87,出生人口僅13萬8,986人,預示下一代新生力嚴重短缺。其實,這與疏於支持女性就業息息相關,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長期低迷,僅在50%左右徘徊,有大半學經歷豐富且潛力無窮的女性勞動力因育兒、家務未投入勞動市場。

2022年《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顯示,企業、工商團體、非營利組織、學術單位認為「超高齡化」與「少子女化」居於永續風險排行第一與第二名,產業正面臨人才流失與員工招募的嚴峻挑戰。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嚴正指出,這正是台灣企業和政府長期以來忽視「女性勞動力」的慘痛代價!而支持女性職涯發展,正是解除低生育率+缺工問題的通關密碼!

201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發布低生育率對策研究報告,提示應以瑞典等北歐國家為典範。這些國家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生育率也高,向世界說明「投資性別平等是最明智的決定」,更見證了投資性別平等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多項益處。其中,北歐國家3/4女性從事有酬工作,在過去40至50年中,丹麥、冰島、挪威、瑞典,人均GDP增加10-20%,即是源自於女性就業的增加。

托盟定位「女性是推動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企業要具備永續力,必須正視女性勞動力,共同負擔起支持女性就業與育兒的責任。尤其要正視,現代的女性不一樣了,女性對於自我的職業生涯也顧及自我永續發展,優先確保工作,再談生育;確保職場友善,再談養育。適逢婦女節,托盟呼籲:

一、 所有企業皆應落實ESG,揭露「支持女性就業與支持員工育兒」的相關作為

二、 台灣永續發展指標(SDGs)應納入「女性勞動力」永續項目

三、 政府應儘速推動「新增親職假」(彈性育嬰假)修法,實踐職場和家庭內的性別平等

以下說明台灣現況困境,並說明托盟為何提出前述三大要求。

台灣女力/生育力/勞動力急速流失,為什麼?怎麼辦?

一、育齡女性人數快速減少

15-49歲育齡女性人數的多寡,關係著生育率的高低,去年(2022年)台灣育齡女性共546萬人(5,467,472人),據國發會低推估(以生育率0.9計算,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0.9個子女),20年後(2042年),人數將大幅減少175萬人,減幅近1/3,剩371萬人(3,712,607人)。一旦生育率回升的幅度趕不上育齡女性人數下降的幅度時,到時候不是女性要不要生,而是沒有能生育的人,整體出生人口數將難以止跌回升。怎麼辦呢?



每一年的育齡女性是15年至49年之前出生的,因此,未來15年內的育齡女性是已經出生、不能夠改變的人數;我們能夠改變的,是15年以後的數字!

托盟提醒,這種改變是可能的,如果我們能夠像挪威學者Helga Hernes早在1987年即指出的,在北歐國家,女性「位居人口難題的中心點,因而成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台灣為今之計,真的必須把女性擺到國家的經建政策中心點上,無論政府、企業或家庭,都應認真看待女性的勞動者/生育者雙重角色,女性的雙重角色不僅是常態,也應當是未來男性職涯與家庭生活的常態。

其實,有識之士已經注意到,阻礙女性參與勞動、實現自我,必會落入勞動力短缺+生育率低落的雙重危機。今年2月16日甫出刊的《經濟學人》刊登的〈為何南歐嬰兒這麼少——這是經建問題〉一文,即駁斥「婦運使女人不生」的說法,指出女權最高的北歐各國,反而是地表上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並說明各種花錢「賄賂嬰兒」(baby bribes)、強化傳統女性育兒角色的津貼政策,都被證明是無效的,「年輕人想要的是就業機會、支持與選擇權,如果這些都到位,他們有更多人會選擇生更多小孩」。

這些洞見,正可為台灣指點迷津,幫助我們循線找到勞動力短缺+生育率低迷的解方。 

二、大半女性因育兒家務未投入勞動市場

前述洞見揭櫫一項道理:「就業」是「生育」的先決條件,這樣的就業,必須包含對於育兒的支持,而此支持,是由政府、企業、家庭提供的。這些條件如果到位,就能有效提高生育率+女性就業率。

如此觀之,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灣女性勞參率自2012年首度突破50%以後,至今沒有什麼長進,2022年只來到51.6%。女性非勞動力人口高達501萬人,其中25-44歲育兒年齡階段就有近58萬人未參與勞動,主要原因為料理家務,包括照顧兒童、做家事。

台灣女性在進入勞動市場工作之後,一旦婚育便面臨進退失據。2019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近2成1的已婚女性因結婚而離職,近2成3的已婚女性曾因生育而離職,其中皆有4成未復職,留在在職場的媽媽們也身陷工作與育兒蠟燭兩頭燒。 

三、現代女性也顧及職業生涯的永續發展 

關鍵在於,現代社會的女性不一樣了,國家、企業有必要跟著改變。現在政府和企業談永續,我們要知道,女性也一樣注重職業生涯的永續發展。穩住工作擺第一,確保職場、環境夠友善育兒,包括:公司是否能順利請育嬰假?請了是否可以順利重返職場?重返職場後,小孩能否能就近送托平價、安心、有政府保障的保母?送完保母後,公共化幼兒園、國小課後照顧能否順利銜接不中斷?經過通盤考量後,才會願意生養小孩!

如今各國的制度與思維都在轉向,重視女性是推動社會、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談永續不能不處理這個面向。為了讓整體國家邁向永續發展,托盟提出三項要求,呼籲政府、企業共同撐起女性勞動力,踏實的朝永續前進: 

呼籲一、所有企業皆應落實ESG,揭露「支持女性就業與支持員工育兒」的相關作為 

根據「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今年金管會只要求實收資本額達 20 億元的上市櫃公司編制、申報永續報告書,永續報告書內容須參照全球永續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的編寫準則(後續簡稱GRI準則)。

GRI準則清楚揭示,永續發展的定義為「能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發展之需求」,永續報告的目的是使組織揭露其對經濟、環境及人群(包含人權)的正負面影響,進一步透過補救措施降低負面衝擊,整體而言,提升組織對於永續的責任與承擔。

台灣正面臨人口和勞動力永續的危機,而女性佔有關鍵重要性。因此,企業「長久留住女性員工」、「拔擢女性擔任高層治理、決策者」、「支持員工生育、養育以維持勞動力永續」將可更容易招聘員工,無論是男性或女性,並留住優秀成熟的女性勞動力,進而提高員工生產力與再生產力。

托盟呼籲,所有企業應落實ESG,自主遵循GRI準則,並揭露組織如何支持女性就業與支持員工育兒,同時,也呼籲應申報永續報告書的大型企業,支持女性就業與員工育兒的措施應有優於現行法規的思考,帶頭做好友善女性勞工的角色,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永續力。

呼籲二、行政院台灣永續發展目標應該納入「女性勞動力」項目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共計17項核心目標,涵蓋169項細項目標,其中與勞動力相關的SDG 8-「促進永續且包容的經濟成長,為所有人提供充分、具有生產性的就業和合宜的工作」,細項目標SDG 8.5明確設定「到2030 年,包括青年和身障在內的所有女性和男性實現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合宜工作,並實現同工同酬」。

然而,該目標轉化到台灣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訂定的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細項指標直接限縮為「降低失業率」、「累積青年參與職訓、推介青年就業人數」、「累積推介身障者就業人數」,這是很低標、很形式化的做法!尤其,獨漏聯合國細項中強調的「女性」就業(請注意,聯合國將女性放在男性前面,以昭示實現女性充分就業的重要性)。不僅於此,行政院將「實現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合宜工作」的崇大目標,矮化、窄化為「降低失業率」。我們要知道,只關注失業率高低,完完全全無助於支持那群被育兒、家務困在家的「女性非勞動力人口」,遑論將她們轉化為勞動力人口。政府目光如此淺窄,難怪女性勞動力與生育率雙失!

托盟呼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應重新審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將「女性勞動力」納入台灣永續發展指標,致力於實現女性充分就業。

呼籲三、政府應儘速推動新增親職假(彈性育嬰假)相關修法

201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發布的研究報告,著重舉出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政策,其核心為性別平等,致力於支持「父母雙薪且共同育兒」的新世紀新家庭,包括:(一)建立完整的公共托育服務,(二)建立母親與父親不可轉讓的育嬰假制度。其中,瑞典的彈性育嬰假制度更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典範,給家長多元的選項,選擇最適合自己工作時間、孩子托育時間及家庭生活需求的組合。

在台灣,托盟與立法委員已提出「新增親職假」修法版本,升級現行育嬰假制度。目前的育嬰假僵化、不好用,而且只能用到小孩滿三歲。托盟推動新增之親職假,可以以小時或天使用,且用到小孩滿八歲。單位更小,可用的期間涵蓋孩子上國小低年級,才能真正支持家長互相分工、安排工作與照顧。

對此勞動部也做過調查,詢問「是否同意育嬰留職停薪以日、小時彈性放寬」調查顯示,近半數(47.1%)企業贊成彈性放寬,且企業規模越小、同意比例越高。員工方面,有近八成員工贊成,男性(79.7%)更大於女性(76.2%)。

這些數據強力支持「新增親職假」修法,尤其是(一)台灣佔比很高的中小企業,接近半數同意此修法案,顯示中小企業寧可讓女性員工請彈性育嬰假,而不是一請就六個月,如此也可推知,此項修法有鼓勵(中小)企業雇用女性、並留住育兒女性的作用;(二)男性員工贊成比例高於女性,反映男性想要參與育兒、但只能以彈性的方式請育嬰假的事實。

托盟呼籲,所有企業共同支持這項留住女性員工、支持員工安心養育的政策,也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行政院版本,進立法院審議,共同推動修法。

最後,托盟再度提醒,在台灣長期低生育率、低女性勞動參與率的雙重困境之下,支持「女性勞動力」是國家、企業發展「永續力」的重要基石,以及不容再錯失的契機,讓我們一起撐起女性勞動力,進而挽救低生育率吧!

托盟也將在今後每一年婦女節追蹤育齡女性人數及趨勢,並對政府和企業的相關作為提出分析與建言,以達切實督促之效。

2023年2月20日

【新聞稿】230220 回應社家署公告修正「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部分條文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回應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公告修正「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部分條文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新聞稿2023.02.20


今日衛福部社家署公告修正「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兩大重點為:調整收托兒童人數計算(第七條)及增加托育人員例行訪視次數(第十八條)。此項修正符合實務需求並使居家托育服務管理更完善,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予高度肯定。

首先,托盟肯定此次修法調整育有子女之托育人員的收托人數規定。過去,育有自己孩子的托育人員,收托人數受到嚴格限制,一旦生育即被迫中斷就業,甚至需要為了維持就業而選擇晚生育、不生育,不合宜之法規使托育人員難以兼顧工作與育兒,阻斷年輕新血進入。以至於目前整體托育人員中,50歲以上佔比6成以上,據估計,5年後約有1/4(約6,500人)將退休,產生海嘯式的人力流失。新制上路後,將有機會翻轉現況,以下舉例說明新、舊制之下,育有子女之托育人員的生育與收托狀況:


托盟肯定新制將可支持更多年輕、育兒女性投入居家托育工作,擴充並留住質優的居家托育人員。再者,孩子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居家托育人員一對多的照顧,可讓孩子們在居家環境裡與同儕一起玩一起長大。

其次,本次修法提高托育人員訪視頻率--將托育人員收托兒童一年以上者之例行訪視次數由一年一次調整為二次。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訪視輔導向來是掌握與檢核托育人員照顧情形,並確保托育品質的重要工具。同時,增加訪視頻率無疑會增加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訪視輔導人員的工作負荷,為能落實修法之意旨,居托中心人力配套亦應同步。

有鑑於此,托盟呼籲衛福部應同步研議相關配套措施,挹注充分資源至全台各行政區域71處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支持中心落實精準有效的訪視輔導工作,確實保障幼兒與家長的權益。

最後,托盟也呼籲衛福部訂定切實的辦法,責成並支持全國各行政區居托中心大力且迅速招募居家托育人員,以滿足育兒雙薪家庭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