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8月15日

[新聞] 北市立國小幼兒園 首度招收三歲幼兒新生 052312


北市立國小幼兒園 首度招收三歲幼兒新生

  配合幼托整合,臺北市一百零一學年度,市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今年將首度招收三歲幼兒,台北市教育局幼教科表示,包括台北市民權國小附幼等三十所學校,將各開放一班,招收三歲幼兒,其餘國小附幼在四歲、五歲幼兒招生結束之後,如果還有缺額,也將開放給三歲幼兒登記,預計可以招收九百名以上的三歲幼兒新生。(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幼教科表示,台北市教育局配合幼托整合,一百零一學年度台北市立國小附設幼兒園首度招收三歲幼兒,為了迎接即將入學的三歲新生,教育局已經增撥1千9百多萬元經費,進行園舍修繕、教材教具增設、衛生及安全設備整建,預計八月中工程完工,開學後就可以提供幼兒安全、豐富及充實的學習環境。

而在教學與保育部份的前置準備,教育局已經在4月中,邀集所有國小附幼園長,由幼兒教學保育經驗豐富的12區公立托兒所所長分享經驗。台北市教育局從101學年度起,會針對每一所國小附幼,增置1名合格教保員,協助附幼園長綜理幼兒教育及保育工作,也可以實際入班協助照顧幼兒,並提供教師對3歲幼兒教保諮詢服務。

另外為了使教師及教保員,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教育局7-8月暑假期間,將全面辦理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研習活動,全面性研習活動將要求台北市4237名教師及教保員都務必參加。而臺北市市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今年首度招收三歲幼兒,包括台北市民權國小附幼等三十所學校,將各開放一班,招收三歲幼兒,其餘國小附幼在四歲、五歲幼兒招生結束之後,如果還有缺額,也將開放給三歲幼兒登記,預計可以招收九百名以上的三歲幼兒新生。【2012/05/23  】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1785149

[新聞]補教名師列治平對象/少子化 補教大餅縮水不少


補教名師列治平對象/少子化 補教大餅縮水不少

根據台中市補教協會粗估,在大學升學管道暢通及少子化趨勢下,目前台中市升大學市場漸萎縮,今年重考班勉強還有年約1億元市場,至於高中各科家教班約4億元市場;但近年來因市場萎縮,各補習班競爭白熱化。

市場萎縮 競爭白熱化

台中市補教協會理事長楊佳叡強調,台中市目前立案補習班約3000餘家,其中約有6成經營升學類文理補習班,但以台中市一中街區塊的補習街最集中,目前經營高中重考班的補習班約6到7家,競爭年約1億元的市場。至於高中家教班1年約有4億元的市場,競爭家數較多。

楊佳叡指出,受到大學升學管道暢通及少子化影響,台中市的升學補教市場愈來愈小,台中市極盛時期1年光重考班考生就有4000人之譜,但近年來快速萎縮,今年約僅900到1000人左右。

楊佳叡說,至於同是經營高中階段的高職挑戰四技二專的補習市場就更明顯萎縮,不如高中市場,目前約有5、6家經營這塊。台中市補教業因市場變小,難免有人會嘗試用不同的手段競爭,但業者指出,以往多以發黑函、不實廣告、耳語等行為,極少會演變到恐嚇事件,世風日下,讓業者感嘆萬分。楊佳叡則強調,絕大多數的補教業者多是正當經營,也盼各界不要對補教業失去信心。20120815自由時報

2012年8月14日

[新聞]605間幼稚園平均加價 5.8% @香港


605間幼稚園平均加價 5.8%
蘋果日報

教育局批准 605間幼稚園於新學年加費,平均加幅 5.8%,個別學校狂加兩成。九龍塘耀中幼稚園學費回復至全年 13萬元水平,高去年一成,全港學費逾 10萬元的幼稚園增至 12間,歷年最多。

在約 940間幼稚園中,約 320間凍結學費,另 10間減費,餘下 605間加費。教育局表示,在批核加費時主要考慮教職員薪酬調整、改善教學支出等。

現有約 800間幼稚園屬非牟利,可收取學券,全年學費不可超過上限,即半日制 2.4萬元、全日制 4.8萬元。新學年起學券面值增至 1.6萬元,較上學年多 2,000元,但將因學校加費而被「蠶食」;不過教育局指約七成這類幼稚園,家長在兌現學券後,付出的金額仍會較上學年為低。 140間私立獨立幼稚園,不可收取學券,加費往往較學券制幼稚園「狠」。大埔開心果國際幼稚園加費 21%,全年增至 43,560元,加幅最高;九龍塘金巴倫英文幼稚園也加價近兩成,全年學費 3.3萬元。

今年有 12間幼稚園的學費逾 10萬元,比上學年增加一間,是歷來最多,其中耀中系佔四席。耀中幼稚園去年突減費一成,由 13.5萬元減至近 12萬元,但新年卻加 9.1%,重上 13萬元水平,是全港最貴幼稚園。

教協幼兒教育發言人翁巧香校長指出,該類貴價幼稚園通常聘用較多外籍教師,環境較好和使用昂貴教材

[新聞]政院邀8大公會 簽署抗漲聲明060812


中廣新聞 李人岳報導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今天邀集飲料、糖果餅乾麵食等民生物資公會業者溝通如何抗漲,飲料公會理事長陳忠義承認,油電價調整確實影響成本,不過廠商漲價也應該三思後行,業者也有共識,除非萬不得已,不會漲價。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則表示,希望上游業者能展現社會責任,堅持不調漲囤積,才能展現「正向的連鎖反應」。

電價將在10日調漲,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繼點名進口奶粉之後,8日邀集8大民生物資相關公會和食品業者代表溝通座談。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表示,傳出漲價的可能只是某家廠商的某項商品,卻可能因此造成其他業者跟進的舉動,形成「負面的連鎖反應」,使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也有商家堅持吸收成本、薄利多銷,如果這種力量無法發揮,「正面的連鎖反應」就無法展現。江宜樺說:『如果能藉由製造商這邊宣示沒有調漲價格,連帶就會影響下游沒有理由說因為供應調漲所以要漲。』


飲料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忠義表示,飲料的農工原料受到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不過這一波真正漲價的其實很少,只有百分百果汁的原料確實有漲價,陳忠義坦承,油電價調整確實造成成本負擔,不過業者也有共識,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會漲價。陳忠義:『我們飲料業者昨天剛開過監事會,會配合政府穩定物價的策略,萬不得已我們絕不會調整(價格)。』

江宜樺和業者代表共同簽署抗漲聲明,宣示絕不藉機哄抬物價、進口原料如果降價,將適時反映回饋消費者。江宜樺強調,希望上游業者能展現社會責任,堅持不會調漲囤積,對下游零售端就會產生安定作用。


(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8日電)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今天與食品業界代表簽署抗漲聲明;江宜樺表示,將結合政府嚴查物價決心,及企業發揮社會責任的正面力量,打擊民生物價喊漲的負面連鎖反應,共同穩定物價。

擔綱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召集人的江宜樺,上午邀集食品業界代表召開「穩定民生物價相關事宜」會議,會後與業界代表共同簽署抗漲聲明,江宜樺對參與簽署業者表達高度肯定與感謝。

簽署聲明業者包括:糖果餅乾麵食公會、植物油製煉公會、麵粉公會、釀造公會、飲料公會、罐頭公會、乳品公會及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等重要民生物資相關公協會,以及統一、味全、泰山、佳格、味丹、愛之味、台灣比菲多、聯夏及金蘭食品等業者代表。

江宜樺表示,大眾憂心食衣住行民生物價可能上漲,有部分來自媒體擴大報導單一品牌或品項「負面的連鎖反應」,讓本可穩定的物價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事實上有些企業商家在油電雙漲後願吸收成本薄利多銷,正面力量沒有展現出來。

江宜樺說,政府與業界代表簽署抗漲聲明,一方面展現政府決心嚴查,也希望明明沒漲的企業商家,要協助社會度過油電雙漲難關的努力,能讓社會大眾看見。

江宜樺與食品業者代表簽署共同聲明內容為:

第1,充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考量全民福祉,共體時艱,協助穩定民生物資價格,合理反映成本,絕不藉機哄抬物價囤積居奇。

第2,國外進口原物料價格如有調降,將適時反映以回饋消費者。

第3,公協會團體將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轉知相關會員廠商配合辦理。1010608。

[新聞]政院打擊不合理漲價 江宜樺點名進口奶粉業者060712


 新的電價方案即將在10日上路,為了避免出現預期心理,身兼穩定物價小組召集人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今天(7日)特別舉行記者會,說明政府從上游到下游的穩定物價措施。對於市場傳出進口嬰幼兒奶粉要再漲價,江宜樺更直接表示,如果業者亂漲價,政府就會開罰,最高可達新台幣2,500萬元。


  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7日下午大動作率領消保處、經濟部、財政部、公平會等相關部會人員舉行記者會,宣示政府穩定物價的決心。

  江宜樺表示,政府將從上、中、下游進行管控。上游包括穩定大宗進口物資及農產品產地價格;中游是減輕運輸成本、嚴查聯合壟斷;下游則從監控市場物價、成立抗漲專區、嚴懲不法囤積哄抬等方式著手。行政院並在網站上設置「穩定物價小組專區」,提供消費者公開透明的即時資訊。

  江宜樺更罕見的直接點名進口奶粉業者不要趁機亂漲價,他表示,為了減輕父母購買嬰幼兒奶粉的經濟負擔,政府在去年底主動調降關稅,希望能回饋給消費者。對於目前傳出「亞培」公司將於7月1日調漲,江宜樺指出,進口嬰幼兒奶粉在去年9月至11月間已經漲過一次,現在沒理由再漲,他已經要求衛生署、經濟部、公平會等針對業者漲價理由進行調查。

  江宜樺希望透過這些方式遏止哄抬物價。江宜樺:『(原音)如果說,像剛剛所舉的例子,才剛漲完又要再漲,而所提出的理由說明並不充分的話,政府一定會結合跨部會的力量,去做強而有力的查處動作。我們希望在這6月到7月之間,許多業者或許多民生物價蠢蠢欲動、將漲未漲之時,我們能夠採取即時的作為,讓許多有心想趁機哄抬的人可以得到遏阻。』

  至於一些小吃店漲價或份量縮水,江宜樺則呼籲消費者不要受限於漲價的商家,可以轉往其他未漲價的店家消費。他表示,政府了解的確有漲價的情況,行政院也將持續監控是否真的是全面漲價,並呼籲民眾不要有預期漲價的心理。

[新聞]養兒難 9成媽媽不想再生072712


中央社 – 2012年7月27日

(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26日電)內政部調查顯示,超過9成已生育的台灣母親未來不想再生育;44%婦女受訪者認為,「經濟不佳養不起」是「不想生」或「不想再生」的主因。

內政部今天公布「100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結果」,調查針對全國867萬15歲到64歲婦女辦理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有配偶或同居的婦女佔近6成,其中15歲到49歲育齡婦女的未婚比率約44.31%。

育齡婦女生育意願調查顯示,已生育至少1胎、且有偶或同居的受訪者中,高達90.02%表示未來不想再生育。

有關不想生育或不想再生育的原因,44%婦女認為「經濟不佳養不起」,32%受訪者認為「現有小孩數已足夠或太多」,「教養責任太重」占13%,「已無法生育或有不孕症」者約10%。

不過,調查顯示,超過5成未婚者表示未來想生小孩,有偶但未生小孩的受訪者,有近7成表示想生,2類受訪者中認為「2個恰恰好」的比例都最高。

內政部政務次長簡太郎受訪指出,受龍年效應影響,今年總生育率可望達1.24人,內政部希望未來出生數能乘勝追擊,2個孩子恰恰好,3個孩子不算多,盼台灣總生育率在10年內能達1.6人。

內政部統計處統計長彭賢明表示,「100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結果」以去年6月底867萬人為母體,委外電訪抽樣調查,有效樣本6455人,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1.22個百分點。1010726

臺中市第六區社區保母系統
承辦單位: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大里聯絡處
承辦人員:黃育濡
電        話:04-24820181#11
傳        真:04-24820693

[新聞]改制幼兒園 北市附幼將增班 草屯「愁」錢盼暫緩080112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7264988.shtml
改制幼兒園 北市附幼將增班
【中央社╱台北1日電】
   
2012.08.01 03:20 pm


台北市教育局今天表示,因應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台北市149所公立國小附幼及公立托兒所今天統一改制為幼兒園。為提供優質托育服務,國小附幼將持續增班。

台北市副市長陳威仁及教育局長丁亞雯今天共同出席「台北市公立幼托園所(含國小附幼)改制為幼兒園」揭牌典禮,慶祝改制及歡迎公托加入教育行列。

同時,教育局已遴選5名園長、147名幼兒園教師及145名教保員,共同投入幼兒教育及照顧。

教育局表示,台北市長郝龍斌為提供民眾優質托育服務,已請教育局規劃國小附幼持續增班,102至105學年度將各增設30班,預估105學年度公私比為1:1,逐年緩增台北市2至5歲幼兒就讀機會。

教育局幼教科長李慧銘指出,目前12所公幼中,僅3所有室外活動場所,教育局將尋找適合且有空餘教室的國小與其合併,但仍維持獨立園運作,以提供幼兒更舒適的學習空間。

他舉例,像台北市永吉國小有較多空餘教室,若台北市信義區內有適合的幼兒園,經評估考量後,即可合併轉型為有戶外場地的幼兒園。

此外,為增加具公共服務效能的幼兒園,教育局明年將規畫利用閒置空間增設1所公辦民營的獨立幼兒園,供2至6歲幼兒就讀。

教育局表示,為減輕家長育兒負擔,將持續挹注經費辦理5歲幼兒免學費及各項補助政策,並延長課後托育時間。101學年度起為支持雙薪家庭、鼓勵生育,課後留園時間從晚間6時延後到6時30分。

【2012/08/01 中央社】


http://tw.news.yahoo.com/%E9%8E%AE%E6%89%98%E6%94%B9%E5%88%B6%E5%B9%BC%E5%85%92%E5%9C%92-%E8%8D%89%E5%B1%AF-%E6%84%81-%E9%8C%A2%E7%9B%BC%E6%9A%AB%E7%B7%A9-202908676.html
鎮托改制幼兒園 草屯「愁」錢盼暫緩

〔自由時報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幼稚園、托兒所八月一日將改制為幼兒園,草屯鎮公所擔心鎮立托兒所改制後,增加的人事等經費要地方「埋單」,要求暫緩更名改制,並建議增加國小幼兒園班級數或教育處接管公托,更能教管合一。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八月一日起公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將更名改制為「幼兒園」,草屯鎮公所對改制「幼兒園」之後的人事、設備及相關配套措施,以及經費補助等尚有疑慮,將暫緩申辦鎮托改制為「幼兒園」。

公所建議教處接管

公所表示,鎮托目前招生人數逾四百名,由於收費較低,很多幼童來自弱勢家庭,包括五十名教保、司機和廚工等人事,舉辦活動和硬體設備修繕等,公所一年要再補貼一千八百多萬元,負擔頗為沉重。

而改制「幼兒園」後,硬體設備、園長和教保人員的資格和薪資都與現在不同,教育部今年將補助三百萬元,惟地方擔憂明年不再補助,或是補助一再遞減,對財政困窘的公所將雪上加霜。

鎮長洪國浩也建議,政府最好增加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收置班級數,或公托由教育處接管,更能做好幼教扎根的工作;公所將把問題反映給縣府教育處,希望教育部能看到基層的問題,做更週全的規劃。